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地球村”里的村民们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彼此交往日益增多,英语——这门世界通用语言的学习显得愈发重要,而个体的英语交流水平与其所受的英语教育密切相关。因此,英语教育不仅是语言和技能教育,更是综合性的文化知识教育和应用教育。同时,高考改革也对我国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和学习方向,学校都应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而小学作为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更应率先做出调整,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丰富小学英语教育的相关理论,并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建议。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发展性性评价理论以及建构主义教学观为理论基础,以N小学4-6年级学生和N小学英语老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访谈法、课堂内外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从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内容、策略及评价等维度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现状中发现N小学在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第一,先进的、国际化的培养理念与目标促进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第二,广泛的文化意识培养内容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第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参与和体验真实的情境提供了条件;第四,多元的评价方式为文化意识的培养起到导向与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该校在其英语文化意识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去“英语村”学习的机会少,负责“英语村”教学的师资有限;第二,大班额的英语教学规模导致了学生个体发展不平衡;第三,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导致教师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时间不够;第四,国家英语课程教材中涉及到的跨文化内容不足;第五,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基于此,本文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师资、评价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教学对策和建议:第一,建立多个“英语村”教学点,增加学生体验和参与真实情境活动的机会;第二,实施小班化英语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第三,适当增加每周活动课的次数与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跨文化教学;第四,教材在编排方面应充分体现《标准》所提倡的小学英语的课程理念,融合更多的文化元素;第五,合理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侧重发展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