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农学专业类教学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及内涵建设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作物学国家教学团队为例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是整个高等教育社会大系统之中的子系统,社会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教育系统规模、结构、发展速度和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的变化。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快科技创新,为国家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人才,尚需深入研究探索。   本研究以国家教育部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为目标,总结石河子大学作物学教学团队的发展规律,研究高等院校农学类专业建设一流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运行机制,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农学专业建设及团队建设的影响,为作物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为石河子大学相关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参考。   分析表明:石河子大学作物学教学团队在办学条件、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特色,成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育部“长江学者”领衔,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保证了农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更加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下一步的建设目标是:拥有国内同类专业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根据社会发展和农业经济的需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快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改造和提升本专业的速度;加强教材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完成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型专业的转变。  
其他文献
为选育抗旱性强、耗水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以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取正常灌溉和适度水分胁迫处理,对自交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相对叶绿素值(SPAD)和荧光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WUE差异显著,而且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适度水分胁迫使Gs、Pn、Tr都有所下降,但各材料的下降幅度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原料,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储备物资。虽然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但随着种植面积的缩减,棉花逐渐从较好的种植环境转移至相对恶劣的环境,土地的盐碱化和水资源的不足,导致棉花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所以,培育抗非生物逆境,特别是抗旱的棉花品种,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棉花基因组的测序完成,数年来积累下来的大量生物信息学数据为棉花分子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 ZIP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