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疾病”视同工伤问题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疾病”视同工伤是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视同工伤的情形之一。“视同工伤”舍弃了工伤认定的核心要素——“工作原因”,扩大了“工伤”的范围,是“工伤”的补充。其初衷在于将某些特殊的情况纳入到工伤范围,从而加强对这部分劳动者的权利保障。《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了三种可以认定为视同工伤的情形,其他两种情形由于应用较少,产生的争议也相对较小。而“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立法上的不足,导致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在认定视同工伤时的错位,以及司法上的同案不同判。“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的范畴最具有争议性,按照文义解释已经无法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亟需明确其内涵,扩大其外延。同时“突发疾病”视同工伤也引发了道德的争议。“48小时”的时间限制致使一些劳动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控制劳动者死亡时间不超过48小时。法律与道德的碰撞,金钱与生命的碰撞,频频上演。本文除导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基础理论分析。首先明确“视同工伤”的概念,回顾“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立法沿革,结合立法背景,把握立法精神。然后在法条释义基础上,明确“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四个认定要件: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第二部分是“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实施问题检视。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范畴、“突发疾病”的范围、“突发疾病”和“抢救”的关联性、死亡标准、初次诊断、48小时时限六个方面梳理“突发疾病”视同工伤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及所面临的争议。第三部分是“突发疾病”视同工伤的实案考察。根据上文讨论的争议问题,结合“突发疾病”视同工伤实务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争议问题,指出应结合实践将“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范畴适当扩大,“突发疾病”的范围应适当限缩,“突发疾病”和“抢救”的关联性适当放松,死亡标准可采用脑死亡和心死亡并存的二元标准,初次诊断不必要求确诊,48小时时限应严格遵守。第四部分是完善“突发疾病”视同工伤制度的建议。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着手,在立法上,建议明确规定不同抢救后果的阶梯待遇,对“突发疾病”视同工伤认定的立法模式,建议采用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法。司法上,建议发挥法官对法律释明及法院对法律漏洞填补的作用。
其他文献
结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的最新数据,结肠癌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治疗结肠癌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手术结合术后化疗。其易复发,毒性
肿瘤治疗的策略趋于多元化,不仅仅体现于临床上手术与化疗放疗的结合,也体现在构建多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长期使用单一的化疗药物易引起肿瘤细胞的多重耐药性(MDR)。化疗药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s A,OTA)危害人体和动物健康,通常存在于一些霉变的谷物饲料和由它们生产的产品中。脾脏是机体内最具代表性的免疫器官,它对OTA极敏感。虾青素(Astaxanthin,ASX),类胡萝卜素家族的一员,可以参与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能抑制细胞凋亡。本试验研究讨论ASX干预OTA诱导的小鼠脾脏毒性的效果,探究ASX干预OTA诱导的小鼠脾脏毒性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使用SP
为说明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贡献,借助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观察了菌体在多孔介质孔道中滞留聚集现象,测定了岩心中菌体滞留引起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
通过对蒙古国某地90个航空物探异常的综合研究,推断其中多个异常为矽卡岩型磁铁矿引起的异常,后经地面异常检查及工程验证,证实其中5个异常是矽卡岩型磁铁矿引起的。初步估算
以公共需求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档案公共需求的阶段性、随机性与不稳定性的分析,指出我国档案公共需求的文化、管理、安全等三种表现,并从把握社会公共需求方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内容被大量迅速的生产、传播,也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其内容来源广泛,其质量参差不齐。在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更期待优质内容。同时,在
通过组织人员对江苏省淮安市社区健身点进行体育与健康服务,在服务之前对组员进行医学与体育只是与实践的测试再进行任务的分工,从而分析“体医结合”健康服务模式运用到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