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格网抽样和重点抽样相结合的混合随机抽样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了成都平原54个样点的耕作层土样,并对其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及多样性分析;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软件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原理研究了该区土壤真菌区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SPSS软件分析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标及其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和pH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 成都平原耕层土壤真菌种类繁多,鉴定出16个属。其中,分布范围较广的类群为青霉(Penicilium spp.)、木霉(Trichoderma spp.)、茎点霉(Phom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枝顶孢霉(Acremonium spp.)和漆斑菌(Myrothecium spp.)。在54个样点中分离的频率分别为100.0%、79.6%、75.9%、61.1%、53.7%和38.9%;在真菌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0%、6.6%、9.3%、10.4%、9.4%和5.2%。 分离到的木霉种类有钩状木霉(T.hamhtum)、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黄绿木霉(T.aureovirede)、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木霉(T.viride)、深绿木霉(T.atrovire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和白色木霉(T.album)。成都平原西南部和中部地区是木霉种类分布较多的区域。其中,T.hamhtum为优势种。 基于ArcGIS8.1的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表明,成都平原土壤真菌种类和数量均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其中,镰刀菌、枝顶孢霉、漆斑菌、毛霉的数量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青霉、茎点霉、钩状木霉的数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而木霉种类和数量的空间自相关性很弱。 成都平原耕层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及其木霉的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的空间变异特征。其中,真菌物种丰度的空间分布以晋原镇—新都镇的高值带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均以大邑、崇州交界一带为高值中心并由西向东带状逐渐减少;优势度指数则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近似相反的区域分布特征。木霉属的上述物种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则因土壤生态环境的差异呈现出更复杂的分布特征。 成都平原耕层土壤真菌数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呈带状减少的趋势,但其各种群的数量则呈现各自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 土壤性质与真菌种类、数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成都平原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的相关性,其数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它土壤性质的相关性达不到显著水平。土壤性质与真菌主要类群数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与青霉、镰刀菌、枝顶抱霉和毛霉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青霉、毛霉和漆斑菌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磷与毛霉呈极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