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释中的情、理、法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ne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理、法”是中国传统法律理论、规范和实践的一个突出特点,传统中国最普遍的审判基准是情理为先、以德化民、息讼戒争。然而这种对法律温情脉脉的理解却受到了现代法治强调的铁面无私和理性精神的无情挑战。随着法律的日益复杂化、技术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情、理、法曾经的紧密关系出现了较难克服的内在危机。本文所指的法律解释不是在政治制度的架构下展开,而是单纯厘定为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根据法律文本与个案事实及两者的互动关系理解法律文本的含义及事实的法律意义,其目的是要在法律方法和价值原则的指导下获得诉讼纠纷的解决和社会大众的认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法律解释过程中,传统礼治秩序传承下来的情理精神同样影响着法官的思维方式和审判结果,而现代法律科层化预设的知识系统要求法官更多运用推理、论证的逻辑方法,抛开民众情理或社会需求等非理性因素来严格服从法律,于是法官不断纠缠于文本与事实、法理与情理之间。因此当民意与法理各执一词时,打破主客观二分法的认知模式而坚持主客观统一的情理原则,进行卓有成效、严密巧妙的法律解释就成为现代社会在掩盖人类理性的局限与人类意志的情绪化困境的前提下走出困境的最体面的方法。同时法律解释的实践智慧在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性、大众与精英、保守与灵活的对话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在移植的法律制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交流中逐步拥获自己的理念根据和生存质感。面对法律解释的众多发展资源,在中国法制化进程的语境中法律解释所应具有的深层寻求和希冀也就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一方面法律现代化要求法律的独立化扮演中枢地位从而有利于法治的建构和牢固;另一方面谋求对一般大众的深切注意与关切,这是对法律民主的响应。情、理对法律重塑的企盼也表明:现代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调控方式,更是一种为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理性化的社会生活样式,社会成员从内心深处对法的权威形成了一种普遍认同和信仰。本文通过对情理法关系的重构针对中国现行的法律解释机制提出若干建议,期望在一种民主的对话模式下达致法律解释的意义共识和法治的深层建构。
其他文献
荞麦在我国广泛分布,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生态类型的荞麦栽培。但由于荞麦属小宗作物,比较分散,且多作为填闲复种,所以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探索荞麦合理的种植密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1正式施行,这不仅是我国劳动立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引发了我国企业用工管理模式上的一场新革命。《劳动合同法》对原有劳动
近年来,带有雇佣性质的犯罪越来越多,犯罪形式日趋复杂,危害日益严重,不论在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雇佣犯罪的研究都还很薄弱,有效打击日益严峻的雇佣犯罪迫切需要理论
黄秋英(Cosmos sulphureus Cav.)是一种有芒果香气的草本植物,生长初期枝叶可做凉菜食用,因此产地群众称为“芒果菜”,“麻么菜”(傣语)。 Cosmos sulphureus Cav. Is a ma
有一篇文章,讲的是某公安局的一位干部,把本应安在公安局办公楼的警铃之类的装置,弄了一些安在自己的宿舍。文章的标题是:《公安,还是“私安”?》。这个标题,作者巧妙地根据
在改革水田耕作制度过程中。我场广大革命职工。积极开展油菜水稻复种试验.夺得了油、稻双丰收。去年水田上茬油菜235.9亩.平均亩产112.2斤;下茬水稻153.8亩.平均亩产1030.2
1986~1989年选用在全国利用面积最大的自交系Mo17和其姐妹系“豫20”进行玉米改良单交种的研究。据河南、四川省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制种的结果,用姐妹种(Mo17×豫20制种比用自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麻类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对麻类作物副产物的研究令人瞩目。例如,利用红麻全杆制浆造纸已进入生产阶段;利用苎麻壳、杆和
近年来,法史学界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法制研究硕果颇多,其中多以少数民族习惯法为出发点,也有涉及中央政府对苗疆的法律治理一类的研究。然而少数民族法制的发展是在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