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环境熟悉度与引导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高度聚集于某个场所已成为生活的常态,这也为人员应急疏散提高了难度。一旦发生紧急事件,若不能及时疏散,无疑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开展人员疏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十分有必要。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行人疏散过程的复杂性,依旧有许多问题未做进一步的研究。环境熟悉度以及引导作用是影响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环境熟悉度与引导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主要工作如下:(1)构建了考虑环境熟悉度与引导的人员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引入环境熟悉度的概念,将人员划分为熟悉环境行人与不熟悉环境行人两类,不同的行人能采取不同的疏散策略;基于引导标志有向性构建了引导场,并将引导场与静态场及动态场相结合,使行人能够跟随引导移动。(2)构建了不同的仿真场景,研究了场景中有无障碍物存在情况下环境熟悉度变化以及引导作用存在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行人环境熟悉度越高,场景汇行人疏散越快;引导作用存在使得不熟悉环境行人跟随引导移动,提高了场景中的人员疏散效率;相比于无障碍物存在场景,环境熟悉度变化以及引导作用存在对于障碍物存在场景影响更大。(3)对不熟悉环境行人疏散策略进行了研究。不熟悉环境行人分别采取四种不同疏散策略:自主移动疏散策略、跟随行人移动疏散策略、寻墙沿墙移动疏散策略以及跟随引导疏散策略,在不同仿真条件下对四种不同疏散策略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四种疏散策略中不熟悉环境行人采取跟随引导疏散效率最高。(4)将引导标志布局、引导标志数量、引导标志作用范围、引导标志可识别性归纳为引导有效性,基于控制变量思想进行仿真实验,研究了引导有效性对人员疏散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选取的3种引导标志布局中布局3人员疏散效率最高;相同引导标志布局下,人员疏散效率随引导标志数量增加,引导标志作用范围的增大而提高;相同工况下,引导标志可识别性越高,人员疏散效率越高。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之一,张爱玲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备受中西方文学界的关注。同时,她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她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灵活运用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不仅给她的作品赋予了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且也使得她在文学领域和翻译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但学者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远少于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本文以语料库风格学理论和计量风格学理论为基础,借助最新的语料库工具和计量软件,研究四部张爱玲自译和译他各
学位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从增量拓展向存量提升背景下,大城市加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并将TOD策略作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轨道交通沿线空间紧凑有序发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目前,业界和学术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机理、站点地区空间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轨道交通沿线地区TOD水平评估体系以及问题导向的发展策略探讨仍有不足。本文在分析TOD理论及其区域化思潮基础上,从
学位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9年出版的《一九八四》是一部著名的反极权主义政治小说,在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于这本小说的研究多立足于文学、政治学等领域。小说《一九八四》在引入国内后十分受读者欢迎,当前市面上的中文译本超过15个版本。其中,刘绍铭和孙仲旭的译本在国内传播广泛并且颇受好评。因此笔者试图对这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Martin和White在2000年正式提出了评价理论,迄今已成为系统功
学位
二十世纪,心理学在全世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对教育学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始愈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这一点在外语教学中尤为明显。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某些情绪可能会扰乱语言学习的进程,而这其中焦虑一直被认为是对学习者造成最大干扰的情感之一。1986年,伊莱恩·霍维茨、迈克尔·霍维茨和乔安·科普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将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定义为一种与外语学习本质相关的反应,并将其命名
学位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接受者受制于先在结构而形成的对文学著作潜在的期待指向。“期待视野”重视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期待视野”下的翻译研究以受众为出发点,不仅关注读者对译本的审美与接受,而且重视译者基于原作的再创造,有助于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两千年来,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估量,
学位
批评性话语分析(简称CDA)旨在透过语篇表面的语言特征,揭示隐藏在语篇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新闻语篇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但其客观性会受到其生成者的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新闻语篇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性、政治性新闻语篇,较少关注灾难新闻语篇。鉴于此,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对《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中有关2019-2020澳大利亚山火新闻报道进行对比
学位
元话语作为理解语言使用的一种方式,广泛应用于日常交际、语言教学和写作以及语篇分析中,旨在帮助作者有效地组织语篇、建立互动。新闻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是我们了解时事的主要渠道。在新闻报道中,元话语一方面可以用于构建作者身份,另一方面,元话语可以帮助读者充分解读新闻、更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信息。科技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对元话语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在
学位
英语议论文写作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的主要文体之一。评价资源作为判断议论文说理性强弱的重要依据,是与论证说服关联极为密切的语言资源(Martin&White,2005)。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翻译文本、新闻体裁及学术写作中评价资源所传达的人际意义,对英语议论文中的评价资源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评价系统框架下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评价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深入探讨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在评价资源使用情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和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全面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等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快速及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等特点,社会大众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变得更加的快捷,这也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舆情表现方式,把网络舆情搬到了反映民众情绪和行为倾向的前台。因此,网络舆情的应对成为当今网络社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居民的出行规模与频率都有明显的增长。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建成并投入使用,大规模人群聚集在建筑物内的情况时常出现,对公共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快速安全地将建筑物内人群疏散出去成为了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课题。建筑物内的行人疏散时,行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如合作、帮扶、避让、抢行等行为,都会对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