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草莓灰霉病酵母株筛选及防病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1989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研究了利用酵母菌防治草莓灰霉病的基础问题,包括酵母菌分离、筛选、鉴定、防病机制和防病潜力等。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1.筛选到7株对草莓灰霉病有显著防效的酵母菌菌株,其编号为C410、C23、C25、W4682、YW1、YCXT2和YCXT3。   2.明确了7株酵母菌的分类属性。菌株C410、C23和C25属于间型假丝酵母(Candida intermedia),菌株YCXT2和YCXT3属于准红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pararoseus),菌株W4682属于汉逊狄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菌株YW1属于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   3.证实菌株C410、W4682、YCXT3和YW1可通过竞争机制产生对灰霉菌的防治效果。这些酵母菌的无细胞发酵液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各酵母菌菌株细胞悬浮液(105~107cells/ml)浸泡草莓果实后,草莓灰霉病的发病情况显著(P<0.01)低于清水浸泡处理。此外,试验证实菌株C410、W4682、YCXT3和YW1均可在草莓果实表面定殖。   4.证实菌株C410、W4682、YCXT3和YW1均能挥发性物质(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VOCs),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抑菌作用。结果还表明:菌株C410和YCXT3产生的VOCs对储藏期草莓灰霉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5.基本明确了菌株C410和YCXT3产生的VOCs成分,并明确了部分成分的抗真菌活性。在菌株C410产生的VOCseP,2-nonanone;pentanoic acid,4-methyl-,ethylester;1,3,5,7-cyclooctatetraene;1-butanol,3-methyl-,acetate;acetic acid,pentyl ester;hexanoic acid,ethyl ester和1-butanol,3-methyl-等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在菌株YCXT3产生挥发性物质中,2-ethyl—1-hexanol对灰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6.证实菌株C410和YW1的细胞悬浮液对大棚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具有显著地防治效果。在采收前用菌株C410接种草莓果实,在收获后这些草莓果实灰霉病发生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非我识别是引发多细胞生物(包括植物)先天免疫反应的重要现象之一。本研究表明非我识别的有效利用可引起植物对病害的持久抗性。本研究不仅成功鉴定了来自传统中药材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的可引起烟草超敏反应的基因,还将这些基因通过遗传转化导入到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 Domin)中,增强了本氏烟对三种不同病原物(灰霉(Botrytis ciner
学位
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BEW)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中国焊接协会、中国焊接协会焊接设备分会、德国焊接学会和德国埃森展览公司共同主办,自19
该研究在试验区所处的中亚热带气候和新建高等级公路边坡恶劣复杂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取23个参试草种,在参考大量的有关水土保持,坡面生态防护和草坪学、园林学的有关文
棉蚜、棉蓟马和绿盲蝽是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依靠吡虫啉等化学农药喷雾防治。近年来利用吡虫啉种子处理防治蚜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由于其施药方式简单、
该研究进行了黄羽肉鸡4个矮脚品系(D、D、D、D,均含dw基因)和2个正常型品系(C、H)的23个杂交组合试验.23个杂交组合分为三种杂交类型("正×正"、"正×矮"、"矮×矮")和三种杂
As the current revolution in communication is underway, quantum teleportation can increase the level of security in quantum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 In this
该研究是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双低油菜籽饼粕作饲料的合理利用技术"的一部分.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双低菜籽粕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适宜用量,探索用双低菜籽粕配制生长肥育猪日粮
激素在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中是一种经常用的成分,虽然在试验中常有人在使用,但并没有人系统的就激素的种类,使用的剂量等研究过对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的影响。本实验
在海拔2960m的高寒地区,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更能发挥功效,芜菁地膜覆盖栽培试验表明:(1)覆膜使0-25cm耕层内在整个生育期5-9月份(144d)地积温增加753.5℃,0-30cm土壤湿度增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