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超高海拔地区常住健康居民血浆D-二聚体检测值与标准值探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n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首位,而且近几年还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的疾病,也是目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随着国家对藏北超高海拔地区医疗扶持力度的逐渐加大,当地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血栓病及相关疾病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手术病例的增多,血浆D-二聚体检查开始成为一项当地医院的门诊常规筛查,住院高危患者的必需检查,但在在西藏那曲地区超高海拔地区的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D-二聚体成倍升高但最终未发现血栓性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导致无效检查、治疗增多,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本研究拟借助辽宁首次组团式援藏工作,通过对藏北地区常住健康居民进行随机采样,进行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探讨藏北超高海拔地区常住健康居民血浆D-二聚体检测值与标准值的差异,并分析高海拔对检测值的影响。  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开始调查研究,制定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法,明确样本个体入选标准,组织人员至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清晨静脉采血离心并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D-二聚体检测,排除不合格标本,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共完成有效调查3142例,其中男性个体1960例,女性个体1182例,按照样本来源进行分组,分为久居藏族组、非藏族组,非久居组,组内按年龄分为三组:15~34岁组,35~54岁组,≥55岁组,采集样本个体的枸橼酸钠的抗凝静脉血,使用相同仪器及配套试剂检测组内D-二聚体水平。采用t检验统计比较不同年龄及性别组间的差异。  结果:不同年龄组检测值显示血浆D-二聚体含量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久居者藏族组、非藏族组、非久居组各自15~34岁组,35~54岁组,≥55岁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久居者藏族组、非藏族组与非久居者组内各年龄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久居者藏族组、非藏族组各年龄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久居者各年龄段组间对比低于久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性别差异。将久居者合并计算,藏北地区健康居民久居者54岁以下者95%CI上限0.871mg/L,≥54岁者95%CI上限1.220mg/L,其中54岁以下者阳性率3.2%(66/2093),≥54岁者阳性3.2%(66/2093)。  结论:4500米以上的超高海拔生活环境,造成常住健康居民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升高。
其他文献
本文把在思政课堂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总结,选择行之有效的三种进行了介绍如下: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加强内地西藏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与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人.职校学生往往对学习关注度不高,行为懒惰散漫,性格偏激暴躁,又或过于自卑,性格差异
;全国全党上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与自学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重要命题
凡事都应当有撬动因素的利用,以促进任务的理想完成.作为教学,我们不能完全去采用传统的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需要人们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借鉴相关手段,实施比较艺术的方
目的: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胆管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胆管癌在肝脏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仅次于原发性肝癌。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原
【目的】  在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中,探讨关于术前禁饮禁食新指南在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  1.选取112例6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指
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往往决定了他们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入手,根据其喜好、性格来拟定更具有实效的教学流程,以便能够有效激发其好奇心和求
研究背景:  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是一种核苷代谢酶,其生理学作用主要体现在:在体内特异性的催化胸苷去磷酸化,生成胸腺嘧啶和2-脱氧核糖-1-磷酸,为核
伴随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其不仅为教学开展指明新方向,对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将学生作为学习与发展主体,进而创新管理方式,既有
服装CAD是服装专业的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我院服装专业中服装CAD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两门不同学期开设相对独立的课程,但是两门课程在教学当中具有较多相似内容,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