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与男性气质建构——以中国男性时尚杂志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izhi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社会学关于社会性别建构的理论出发,认为男性气质是一种由各种社会力量反映、塑造并建构的文化属性,而非自然的生物属性。父权制社会语境下,各种由社会传统定义的男性标准,不仅损害了妇女的利益,也成为了附着在男性身上的精神桎梏。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必然要求更加多元的性别表达方式。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当今中国的性别观念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关于男性气质的讨论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几乎就在同样的时间段,中国男性时尚杂志市场异军突起,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两者之间是否只是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根据结构功能主义观点,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中一支重要力量,在反映社会现实,影响社会风貌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那么作为反映男性生活普遍兴趣和爱好的大众传媒,男性时尚杂志在这场社会观念的变革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中国内地当今销量最大的两本男性时尚杂志的分析发现,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迅速打开男性个人消费品市场,时尚杂志的编辑们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塑造了“后雅皮男人”和“时尚先生”两种全新的男性形象,从而迅速打开了市场,获得了商业上成功。尽管“后雅皮男人”与“时尚先生”身上仍然表现出传统霸权式男性气质的某些特征,但是他们所体现出的对其他长期受压制的男性气质的关怀,对男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对社会定义附加于男性身上的责任和压力的反思,都表达了的积极的、民主的、开放包容的意味,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为建立一个更加和谐而多元的社会展现了新的希望。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规模普及。特别是互联网被大规模投入商业用途后,基于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便逐渐涌现。数字技术为媒体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龙吟榜》上榜的华文平面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代表华文平面广告最高水准的作品的年份、创意的载体、色彩、画面主体、画面展现方式、画面修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和速度都名列前茅的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带来了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等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2002年4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二
中国的网络新闻评论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就迅速兴起并走向发展壮大中。其发展速度之猛,变化之快,影响力之深广,都是史无前例的。正因如此,媒介崇拜者会忘乎所以,卫道士会痛心疾首,不明
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发展,社区网民的言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网民突破传统媒体的限制,在网络舆论引导及“新闻制作”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传统的媒体上也时常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