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基CNFs/Ni粉复合材料的拉/压感知特性及机理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因其易加工、高敏感、耐腐蚀、大量程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传感装置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的感知性能,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围绕特定试验结果展开分析讨论并对其机理做简单归因。然而,在表现各异的感知性能之下,其内在感知机理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这是全面了解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感知特性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关键。本论文选取了碳系填料中具有高长径比的碳纳米纤维(CNFs)和金属系填料中具有刺尖状表面的镍粉(Ni powders)两种有代表性的导电填料,分别加入环氧树脂基体制备了多组不同掺量的环氧树脂基CNFs拉伸试件和环氧树脂基Ni粉压缩试件,对其电学特性、拉/压感知特性及拉/压感知机理进行研究探讨,为全面理解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感知性能并促使其实际应用梳理了思路、提供了指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处理两种物理方法,将不同掺量的CNFs分散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基CNFs复合材料拉伸试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电学测试、拉敏测试和温度变化测试,考察了CNFs掺量和加载模式对复合材料拉敏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环氧树脂基CNFs复合材料的拉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基CNFs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渗流现象;在渗流阈值前后,拉敏感知信号随应变的变化趋势相反,这是因为占主导的导电机理从隧道导电转变为接触导电;CNFs掺量为0.29 vol%和0.58vol%的复合材料具有稳定、灵敏的拉敏性能;温度补偿电路能够有效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感知信号的干扰。(2)采用机械搅拌分散方法,将不同掺量的Ni粉分散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环氧树脂基Ni粉复合材料压缩试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电学测试、压敏测试,考察了Ni粉掺量、加载模式和加载速率对环氧树脂基Ni粉复合材料压敏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环氧树脂基Ni粉复合材料的压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单机械搅拌即可使微米级Ni粉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环氧树脂基Ni粉复合材料表现出渗流现象;复合材料在多种加载模式下均表现出稳定可重复的压敏性能,其中Ni粉掺量为10 vol%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的应变敏感度;加载速率低于0.6 mm/min时复合材料的压敏性能基本不受影响。(3)从荷载作用在复合材料上引起体积变化这一宏观现象出发,利用体积变化率与试件三向应变的关系,结合环氧树脂基CNFs复合材料和环氧树脂基Ni粉复合材料的拉/压敏测试结果,得到了复合材料的体积变化率-电阻率变化率(FCR)曲线。进一步的,从填料粒子的间隙、几何特征、导电路径构建与载流子传输等角度分析了填料粒子微观行为对环氧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感知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拉/压荷载通过使复合材料发生体积变化间接影响了内部填料粒子的间隙大小,从而使导电路径发生改变并影响载流子的传输,最终体现在复合材料FCR的变化上;对于给定的填料种类,理论上存在与感知需求达成最优匹配的填料参数特征。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有左旋多巴、吡贝地尔、司来吉兰等,但此类药物易出现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腹泻、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而中药具有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多项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过度表达和聚集、神经炎症、铁死亡等分子机制来发挥神经保护
期刊
矩形双孔夹层钢管混凝土是在矩形中空(单孔)夹层钢管混凝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新型组合构件,其可在内钢管用钢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内钢管尺寸,从而降低内钢管加工、制作和运输的费用,同时也更适用于功能上需要双孔的构件或结构,如桥塔、双向隧道主体结构等。目前,对矩形双孔夹层钢管混凝土的研究尚未见国内外学者报道。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矩形双孔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本文
学位
木销是最古老的紧固件之一,但其力学性能弱于钢销,限制了其在现代木结构中的使用。木材是可再生建筑材料,可通过压缩改性,提升其力学性能。使用压缩木销代替钢销,有利于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木结构。本文采用碱处理的方法软化杨木,并对其进行热压改性,研究了热压温度对压缩杨木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压缩木的吸湿膨胀特性,将绝干的压缩木销沿顺纹植入层板胶合木中,研究了压缩木销吸湿膨胀抗拔性能。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将压缩木
学位
在建筑行业,泵送混凝土因其质量稳定、机械化程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建设中,但其可泵性随之带来早期开裂、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粗骨料嵌锁”这一核心理念,后掺骨料混凝土是将商品混凝土泵送到浇筑面后,使用专用绿色设备往里掺入一定比例粗骨料并经历二次搅拌均匀、浇筑和振捣,最终形成的新型混凝土。为研究后掺骨料混凝土抗碳化以及碳化后各性能,本文先设计满足工作要求的普通C40基准混凝土,再
学位
为开发西部丰富水电资源,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一系列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工作正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序开展,而西部恰恰是我国地震最强烈的地区,水电筑坝抗震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大坝一旦失事,将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和后果。坝踵岩石-混凝土界面作为坝体的薄弱环节,极易在复杂外荷载作用下产生微裂缝,研究带有初始裂缝的岩石-混凝土界面在地震应变率范围内的断裂性能对大坝抗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岩石-混凝土界面I型断裂性能随
学位
玄武岩纤维具有良好的耐氯离子侵蚀性能,可避免类似于钢纤维或钢筋的锈蚀问题,故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逐渐应用于海工混凝土结构中,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是:1)鲜有研究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耐碱-氯盐侵蚀性能;2)平直形微筋在混凝土基体中滑移耗能能力远不及异形结构;3)玄武岩微筋对混凝土抗弯性能的增强效果较差。为推广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本文研究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耐碱-氯盐侵蚀性能以及复合材
学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在高层住宅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地震条件下结构的连续倒塌一直是连续倒塌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集中于高层和超高层的公共建筑,对于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住宅结构研究不够充分。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全社会防震减灾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存在大量未经专门地震作用计算的抗震能力较差的建筑,这些既有建筑的抗震能力需要进一步
学位
由于混凝土等准脆性材料初始裂缝尖端存在不可忽略的断裂过程区,因此不能直接应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各国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一系列修正的线弹性断裂力学模型,从应力强度因子和能量释放率两个角度对混凝土等材料的断裂性能进行分析,且均得到了验证与认可,但常用混凝土断裂模型之间还未有过综合的比较。另外,近年来比较受研究者们青睐的边界效应理论并没有对起裂韧度的深入探讨,且其无法预测对比不同材料的断裂破坏。本文通过
学位
混凝土等多孔建筑材料的吸水过程是影响其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多数劣化过程与水分传输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其服役期间很少是完全饱和的,在梁、板、柱以及其它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水分在其横截面上主要沿两个方向进行传输,且存在交互效应,导致一维传输速率低于二维传输速率。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凝土内部水分的二维传输研究较少,且未得出统一的规律。本文采用理论计算、试验研究以及数值仿真模拟相结合
学位
大连市地区的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年降水量充沛,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构成了滑坡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大连市历史滑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大连市区域内滑坡特征为: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大多伴有各种类型的地下水,对人口财产威胁较大,且发生时伴有较大的地震烈度,分布特征总体呈现出集中于大连市北部、少量分布于南部的特点。目前大连地区尚缺乏能体现出大连区域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与滑坡相关联的区域性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