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杨叶色变化的相关生理生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8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红杨(Populus xeuramericana cv.Zhonghuahongye)是一种优秀的彩叶品种。它是黑杨(Populus nigra)的芽变新品种,以其重要的用材价值和在园林中的观赏价值而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中红杨的叶片颜色独特、季相变化显著,并且表现极为稳定。中红杨从春季萌动到初夏这段时间整株叶片及新发幼嫩枝条为靓丽的玫瑰深红色,初夏以后到10月中旬新发嫩叶及嫩枝逐渐转变为鲜艳的紫红色,而中下部成熟叶片则逐渐转变为红绿色至绿色,10月中旬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整株叶片逐渐变为杏红色,直至落叶。有着丰富的季相变化,是春色叶和秋色叶树种的优点兼而有之,加上中红杨本身为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挺拔,生长迅速、树冠丰满,具有其观赏价值高、速生性强、繁殖容易、适应范围广的多种优点,填补了彩叶树种发展和应用的空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彩叶植物有了初步的研究,但是尚未对其中色素转变的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中红杨叶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结构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日后进一步的深入色素转变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叶片红色素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使用不同的提取条件进行叶片红色素提取工艺进行比较和筛选,确定出一个最优方案,并对叶片红色素基本成分进行初步分析,证明叶片红色素主要成分为花青苷及其衍生物。(2)中红杨叶片切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包括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通过对叶片细微解剖结构包括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比较分析。初步找出由于色素变化带来的中红杨与63杨、69杨在叶片结构上的差异性。与63杨、69杨相比,中红杨叶绿体体积减少,数量有所增多,基粒片层垛叠疏松。不同叶色时期,中红杨超微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叶色由红色转绿色过程中出现叶绿体数量减少,体积有所增大,基粒片层数相应减少的结构性变化。(3)中红杨叶片中主要色素含量的定时定量测定,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的年动态变化,包括含量及类别的动态变化,初步分析了叶色的变化主要受到是各种色素的成分种类、含量和比值的关系所影响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4)中红杨与63杨、69杨在生长季节的光合作用日动态和年动态变化比较研究,初步证明了中红杨在生长特性上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光的利用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验证了色素含量与光合的相关性。(5)使用色差仪以CIE lab L*a*b法定量测定中红杨的叶片的色差年季动态变化,量化了叶色的变化,从而找出叶色变化的几个关键时期和规律性,为日后充分认识叶色变化,进行分离提取相关基因打下基础。(6)中红杨叶片内含物的含量变化比较研究,包括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多酚含量的变化。初步分析了叶色的内含物的含量变化和色素含量变化的关系。(7)中红杨叶片中元素含量的年变化包括N、P、K等大量和微量金属元素的动态变化,根据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比较研究,筛选出几个对叶色变化有显著影响的增色离子,为中红杨在园林应用上取得更好的观赏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信息中心,则首当其冲。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作为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之一,也就成为当前的研究热
土壤侵蚀状况直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定期开展土壤侵蚀状况调查对评价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状况调查方法主要有抽样调查
城市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空间表现,是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载体。城市面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生存品质。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以
本研究选择昆虫蜕皮激素(ecdysone)和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作为添加物探索昆虫激素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液体培养的调控作用,并利用培养所得菌丝体醇提物作为试验药物,探讨其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致老龄小鼠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将β-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Ⅲ分别按照1.2mg/l,4mg/l和12mg/l的剂量添加到蛹虫草液
本研究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种子幼胚无菌体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蝴蝶兰ACS反义基因的遗传转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以授粉过的蝴蝶兰唇瓣为材料进
乡村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占有大面积国土的非城市用地。20世纪之后,城市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乡村地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生
本文应用广西大青山Ⅰ类产区马尾松造林密度试验林和密度调控(间伐)试验林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密度对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生长影响的动态过程;不同造
本论文通过对森林资源现状的介绍和分析,阐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而引出了FSC森林认证这一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市场工具,着重论述了FSC森林认证的背景、概念、操
遥感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全球定位系统等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融合、渗透和统一,形成了新型的对地观测系统,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其生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