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黑龙江将军的设置沿革及其社会功用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地区在清代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满族的故乡,东北受清朝历任统治者的重视,清初尤其以盛京为要地,黑龙江地区则次之。然而自清顺治末年康熙初年俄罗斯的不断侵犯,黑龙江地区遂为抗俄前沿,战略地位越于东北三将军之首。又随着《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和清朝全国局势的发展,黑龙江将军辖区的政治功用发生了转移:逐渐由外向转为内向,成为控驭蒙古的重要力量;而且清朝一直把东北作为满洲八旗的兵源;当盛京、吉林的汉民涌入越来越多,封禁政策在此两地失效后,黑龙江地区又成为清廷仅守的最后要地。由此可见黑龙江将军自设置之日起,战略地位一直很重要。但是清朝在此地的各项政策给该地带来的影响却是失误迭连。首先,本文论析了在俄国入侵日甚一日的状况下,逐鹿中原的清朝统治者逐步加强东北军事布局与建设的过程,即东北三将军的设置,是在清廷对俄国侵略日深的北疆危机的逐步认识中渐渐形成的。黑龙江将军的设置与俄国入侵有直接关系。其次,本文对黑龙江将军及其辖区功能作用作了全面探讨。政治上,伴随着黑龙江将军衙署的数次迁移,黑龙江辖区的政治地位由对外的防俄转向对内的防蒙古;军事上,卡伦巡边制度的制定,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俄作用,但承平日久,效用渐失,再加上驻戍八旗官兵的贫困状况,黑龙江的对外防御如同虚设,对内则成为统治者的后方基地;经济上,土地开发虽有发展,但难以摆脱依附地位,致使黑龙江地区一直落后于内地。再次,本文对黑龙江将军的裁撤原因作了剖析。认为是清朝内外交困形势下势在必行的举措。最后,本文对黑龙江将军的作用进行整体的评价。主观上它达到了清廷的短期利益;但是长远来看则是致使清末此地领土被大片割占和黑龙江地区长期相对贫困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以白鹭洲书院的建置沿革等大事为主干,搜集和汇编了笔者所能见到的几乎所有的相关材料,按文、献、考的形式进行编辑考证。1241年吉州知州江万里在白鹭洲上创立了白鹭洲书院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灵岩寺宋塑罗汉像素有“海内第一名塑”之称。然而目前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对其风格的泛泛的介绍上,因此对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本文在借鉴前
摘 要:石油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能源角色,无论是对于国家的建设方面,还是对于个人生活需求方面,都具备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针对许多实际情况表明,人们已经广泛认识到,一旦石油的开采进入中后期阶段后,由于油田中注水量的日益增多,导致油田的井筒逐渐生成许多垢状物质,对油井的正常开采具备着相当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油田 井筒结垢 成因 防阻垢技术  一、前言  在原油的开采以及生产过程中,油井
爱国主义,是李大钊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1915年8月,李大钊发表的《厌世心与自觉心》①,是他在探索救国真理的道路上具有标志性的一篇理论文章。文章是针对1914年8月陈独秀发
本文以容量单位为例,通过对《吐鲁番出土文书》中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探讨该地区量制的演变及其对当时和后世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笔者试图以此项研究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