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是沿海城市,但气候上更表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通过对青岛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大气颗粒物中宇宙射线成因核素7Be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检测,对其时空变化规律做出初步的推断。
对青岛大气颗粒物中HCHs、DDTs和PCBs检测的结果,POPs含量呈夏季少冬季多的趋势。从POPs组成看,虽然在不同采样日各类POP化合物的相对比例不同,但从年度平均来看HCHs、DDTs和PCBs分别占18.4%、27.8%和53.8%,即以PCBs占主导地位。HCHs、DDTs和PCB遵循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呈现同时增大或同时较小的情况,但增大或减小的比例随时间变化并不均匀的。DDTs和PCBs两类化合物之间的同步性要较它们与HCHs的同步性为好。大气颗粒物中POPs含量的变化与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直接联系,降水,风向等要素对其含量影响较为明显,而正常自然温度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中POPs的含量的高低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中7Be浓度高于全球年平均观测值(3.5 mBq/m3),变化范围为1.52~14.58 mBq/m3。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4月,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7月,年平均值为6.88±0.40mBq/m3,验证了“春季泄漏”现象。影响近地表大气颗粒物中7Be浓度的因素主要为纬度、大气传输、大气清扫效率。
大气中7Be以及POPs的浓度变化受气温,降水,风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以降水的影响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