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临床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对CHF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课题。目前认为CHF是在某些基因表达下的多个环节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神经内分泌激活、细胞凋亡、心室重构等诸多方面。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已被证明并不能完全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神经内分泌受体阻滞剂等治疗CHF虽然使疗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耐受性差及某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等问题。当前CHF的治疗目标已从单纯改善症状向提高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方面转变,而仅凭西药治疗仍难实现这一目标。中医学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但古代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相关探索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相关病证及病名散见于中医古籍。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践认识,逐渐完善了心力衰竭的发病规律和辨证要点,总结出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对防治心力衰竭是非常有益的。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HF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实验研究,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长期使用能明显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能量代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从中药中开发治疗CHF的有效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周仲瑛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名家,对CHF防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他认为CHF属中医学喘息、水肿、心悸、怔忡、心痹、心水等病证范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为其基本病机,虽阴阳俱损,但总以阳虚为主,兼有阴虚,为五脏精气虚衰、功能失调的疑难重症。在病理上虽为多系统虚损性改变,但病变重点以心肾为主;因虚致瘀是CHF血瘀证的病理特点;气虚血滞,是导致体内水液潴留的始动因素;气血阴阳之虚与瘀血、水饮之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创养心通脉合剂防治CHF,取效显著。本研究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法复制了目前公认的Wistar大鼠CHF动物模型,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测,光镜、电镜观察CHF大鼠心肌细胞改变,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将动物模型分为养心通脉合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四组进行机制研究,并设立空白组和模型组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养心通脉合剂具有以下作用:1.能够改善CHF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从而改善大鼠异常的血流动力学。2.通过抑制CHF时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调节细胞因子,进而逆转大鼠心室重塑。3.能够减轻CHF大鼠组织器官瘀血,降低心、肺、肝重量指数,有效改善大鼠心肌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降低大鼠死亡率。4.能够抑制CHF大鼠心肌组织MMP-3蛋白的表达,促进TIMP-1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胞外基质重塑,抗心肌纤维化的主要机制。5.通过下调CHF大鼠心肌细胞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心肌重塑。6.具有“益阴助阳,化瘀通脉,利水消肿”功效的养心通脉合剂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该方可以从多层次、多种途径对CHF进行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