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弓形虫SAG1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免疫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由于弓形虫生活史复杂,传播途径多样,对弓形虫的治疗,特别是弓形虫包囊,迄今尚未有理想药物。因此弓形虫疫苗已成为弓形虫病防治研究的重点。 为构建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弓形虫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SAG1,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将含有SAG1基因的表达盒克隆入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经同源重组获得了表达弓形虫SAG1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利用PCR技术扩增出弓形虫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SAG1,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SAG1。 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SAG1经双酶切获得SAG1基因表达盒(上游为CMV启动子,下游为BGH ployA信号),并将其克隆入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8KD,构建中间转移载体p8KD/SAG1。利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中间转移载体p8KD/SAG1与伪狂犬病毒rPRV/LacZ基因组共转染Vero细胞,经蓝白斑筛选,获得携带SAG1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rPRV/SAG1。 重组伪狂犬病毒的鉴定分别提取重组病毒rPRV/SAG1基因组DNA和总RNA,运用SAG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及RT-PCR,结果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重组病毒表达的SAG1蛋白能被抗弓形虫的多克隆阳性血清识别。重组病毒rPRV/SAG1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病毒在体外连续传20代,仍能检测到SAG1的表达,说明rPRV/SAG1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动物保护性试验为鉴定rPRV/SAG1的免疫保护效果,以BALB/c小鼠进行了免疫保护性试验。 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SAG1及重组病毒rPRV/SAG1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产生较高水平的IL-2和IFN-γ;并且pcDNA/SAG1首免,rPRV/SAG1加强免疫能诱导更高水平的IL-2和IFN-γ。免疫小鼠感染弓形虫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并且rPRV/SAG1免疫组获得60%的保护率。
其他文献
高浓度的NaCl可引起盐胁迫,进一步使植物的新陈代谢紊乱,包括K~+/Na~+比率的不平衡,渗透胁迫,离子毒害,对植物组织造成伤害。而Na~+/H~+逆向转运蛋白可以促使Na~+和H~+的跨膜
接骨木(Sambucus sieboldiana(Miq.)Blume ex Graeb),属忍冬科(Caprifoliaceae)接骨木属(Sambucus Linn)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分布。
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尾部有多种共价修饰,包括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和泛素化等。这些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可以改变染色质结构,进而影响非组蛋白转录因子与染色质的结合,在调节转录过
学位
a-淀粉酶为内切型淀粉酶,能够以淀粉为底物,从淀粉内部水解1,4-a-D-葡萄糖苷键。耐高温淀粉酶更广泛应用于淀粉加工、制糖、味精、酒精、啤酒、柠檬酸、纺织印染以及其它发酵
木聚糖(xylan)是一种多聚五碳糖,是植物半纤维素的重要组分,是自然界中继纤维素之后含量第二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木聚糖酶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一类酶的总称
本文从二倍体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业菌株出发,用McClary培养基,经25℃、7天的产孢培养,对ZJD3系列二倍体菌株进行单倍体分离,获得单倍体71株。对筛选所得单
乙氧酰胺苯甲酯作为一种广谱型抗球虫药物,在鸡球虫病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使用,极易造成鸡肉组织中乙氧酰胺苯甲酯的残留超标,人体食用后直接给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对鸡肉中乙氧酰胺苯甲酯残留的控制及检测显得极为重要。分子印迹技术是人工合成一种对目标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能力的功能材料的技术,可用于物质的分离与富集。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独特的构效预定性、特定识别性、化学稳定性和广泛适用性,在食品
小鱼眼草(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larke)为菊科(Compositae)鱼眼草属(Dichrocephala)植物,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的功能,在民间多用于治疗肝炎,小儿消化不良,小儿感冒发烧,痢疾等。小鱼眼草用85%和75%乙醇多次浸提,回收溶剂后的浸膏。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用色谱分离技术对各分部进行分离。从氯仿和乙酸乙酯分部中
AM (Arbuscular mycorrhiza)真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不仅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组分,而且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形成共生体系,对植物生长有诸多有益的生理和生态学效应,如
东钱湖区域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处于严重的退化状态,除个别地段保留有小面积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都被马尾松、杉木人工林和次生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