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型地下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机理及支护措施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洞室分层开挖导致围岩应力不断调整,围岩的变形破坏问题显著。其具体表现为:顶拱围岩片帮破坏现象严重;受C2层间错动带影响,围岩变形明显从而导致块体失稳破坏;洞室开挖到第七层,洞室上部围岩位移量持续快速增长,致使部分顶拱对穿锚索、边墙中上部预应力锚索超载失效。围岩破坏其本质是围岩位移量过大,因此以多点位移计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岩石力学试验、全孔成像技术、声波监测等手段分析洞室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机理;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预测洞室开挖围岩后续位移量,根据预测结果进行预应力锚索参数优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评价,全文得到以下主要认识如下:1)岩体质量差异导致厂房S侧围岩变形量大于厂房N侧;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厂房左0+228处、左0-10处围岩位移量大。随着分层开挖的进行,顶拱围岩完整性较好的区域表现出先向上回弹后少量沉降的弹性变形特征,宏观表现为围岩的变形不明显;碎裂化岩体区域则表现出持续较大沉降的塑性变形特征;上、下游边墙变形差异较小,高程较高的上部边墙普遍比高程较低的下部边墙位移量更大。2)顶拱围岩变形量大的区域其应力随开挖快速增长,出现较大的超载甚至失效;边墙围岩处于松弛状态时,上游边墙的锚杆应力损失率高于下游边墙;处于拉紧状态则相反;随着开挖,上部边墙锚索有较大的超荷载现象,而下部锚索应力增长率较小,甚至有少量的松弛。3)采用岩石力学试验所得参数,应用位移反分析法反复迭代试算,选定洞室第四层开挖所使用的围岩力学参数。分层开挖围岩变形响应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虽然最终位移量最大的位置在边墙中,但高程越高的边墙位移释放率越小,后续位移量更大;边墙越早被开挖揭露,其后期位移量越大,开挖前后围岩位移量之比约为3568%;围岩位移量随着围岩深度增加缓慢减小,收敛速度较慢。4)分层开挖围岩的应力响应伴随着围岩产生不同类型的破坏。前四层开挖,顶拱、开挖底面压应力持续升高,局部围岩产生片帮破坏;第三层开挖,仅在上游边墙产生拉应力,围岩产生局部破裂;第四层开挖,拉应力增大区域更加显著,与结构面组合产生块体失稳等破坏。5)顶拱稳定型围岩支护应该提高预应力锁定值;顶拱非稳定型围岩支护方案与边墙锚索的加固方案类似,最主要的是控制浅层围岩的塑性变形,增加岩体的整体性,应该以增大锚固深度和增加锚索截面积、减小预应力锁定值为主;对围岩稳定性较好的区域可以适当滞后锚固时间。6)支护措施优化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出位移释放率,洞室顶拱、边墙中上部的围岩位移释放率相对未优化前有所提高,证明围岩的后续位移量小,使预应力锚索拉伸量不至于过大,使其不至于超载拉伸失效破坏;边墙中下部的围岩位移释放率减小,后续位移量有所提高,有利于预应力锚索充分拉伸,发挥其应有的支护效果。
其他文献
古诗文是爱国素材的宝库,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素材之一,我们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或追求高洁品行、或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杀敌报国等因素,将其渗透在教学各环
提出了一种均值量化的小波域数字音频水印算法。均值量化可以减少攻击对水印的影响,算法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对音频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对其中的中、低频系数进行均值量化,嵌入水印,水
冀州市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速效P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含量在6~19g/kg之间,碱解N大部分含量在26~75mg/kg之间,速效P大部分含量在5~52m
目的1.对比原代细胞BMSCs、ADSCs细胞增殖能力,成骨、成脂分化能力,选择合适的干细胞作为本实验的研究细胞。2.观察在成骨诱导环境下,脂肪干细胞内miR503、miR144的表达情况
基坑开挖过程中导致地基土体呈卸载状态,因而改变了抗拔桩和底板原有的受力特点。本文通过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合肥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过程中基坑抗拔桩的受力进行了数值
目的了解琼海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价琼海市消除疟疾工作,探讨今后疟疾监控工作重点。方法收集1952—2015年琼海市疟疾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
课程达成评价是专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文章对混凝土学课程进行达成评价研究,为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阅读提示”$$ 近年来,汽车价格一降再降缩水不少,汽配价格却在备受争议中依然坚挺。近日,商务部正在进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汽车配件暴利时代有望终结
报纸
9月22日,由文艺报社主办的电视剧《母亲,母亲》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仲呈祥、曾庆瑞、阎晶明、王丹彦、樊伟、范咏戈、梁鸿鹰、张陵、陈先义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该剧由赵
报纸
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当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将系统分析中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