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解决某一商用车转动盘振动大为出发点,开发了一款转向盘动力吸振器。涉及了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安装位置处的主系统模态参数识别、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设计、转向盘动力吸振器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的有限元计算与试验、转向盘动力吸振器装车效果验证。首先建立了单自由度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动力学模型,并定义了主系统位移的振动放大系数和转向盘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运用基于最小二乘迭代法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去识别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安装位置处模态参数,从结果来看拟合曲线与实际曲线高度吻合,验证了基于最小二乘迭代法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粒子群算法对转向盘动力吸振器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和6Sigma稳健性设计,并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稳健性分析;设计了转向盘动力吸振器结构和制定了转向盘动力吸振器生产制造工艺路线,使其既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又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其次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算了转向盘动力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制作了标准橡胶试柱和橡胶试片,对橡胶试柱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对橡胶试片平面拉伸试验,将得到的橡胶材料试验数据转化为Abaqus软件中的Mooney-Rivlin本构模型材料参数;分别采用力锤锤击法和激振器激振法对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方式不同,固有频率测试结果不同,且随着激振幅度的增加,固有频率测试结果减小;固有频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表明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进行计算的方法是可行的。最后根据不同的设计方案制作了三个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并将转向盘动力吸振器装车进行NVH测试,测试结果表明:(1)安装转向盘动力吸振器可有效地降低转向盘的振动;(2)在有制造误差的情况下,相较于多目标优化设计,通过6Sigma稳健优化设计出来的转向盘动力吸振器有更好的减振效果。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汽车用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开发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