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的形成究竟是教师传递、学尘接受的过程,还是在相应情境及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建构内在结构的过程?——这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本研究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以等值概念的形成为例探讨了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
首先,通过访谈了解到7岁儿童在符号化等值问题上成绩较差,解决策略模仿痕迹较重,并呈现出机械化和单一化的倾向;而以直观情境表征等值问题,儿童不仅正确率较高,而且策略也更为灵活和简便。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促进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有效干预方式——提供可供儿童操作的直观情境。然后,创设了两种情境(直观操作情境和符号讲解情境),以数学等值概念的形成为具体内容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发现:数学概念的形成是儿童对直观对象的操作及其反省抽象的过程,是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而不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记忆与模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