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宫颈癌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隐匿性宫颈癌(occult cervical cancer,OCC)是指宫颈活检和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组织病理学均未显示浸润性癌[1],而通过宫颈锥切术或者子宫全切术诊断的浸润性宫颈癌。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隐匿性宫颈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隐匿性宫颈癌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率。方法:收集我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2016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隐匿性宫颈癌患者210例,并与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升级为宫颈癌的184例患者进行对照。收集其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是否绝经、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 prep cytology test,TCT)结果、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结果、转化区类型、阴道镜印象、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宫颈活检病理情况、术后病理结果、术中快速病理及术后常规病理等相关因素。并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即P<0.05时则可认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隐匿性宫颈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将术中快速病理与术后常规病理进行对比,分析其一致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94名患者,其中术后病理未升级者184例(对照组)及隐匿性宫颈癌210例(实验组)。隐匿性宫颈癌以ⅠA1期和ⅠB1期为主。2、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6.99岁,对照组为39.86岁,进行分层分析,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年龄多为41-50岁,对照组多为31-40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平均孕次为2.06±0.813,平均产次为1.33±0.665。对照组平均孕次为1.77±0.798,平均产次为1.08±0.697。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平均孕次及平均产次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孕次、产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均以顺产1次居多,隐匿性宫颈癌患者54.8%顺产1次,对照组50%患者顺产1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剖宫产次数进行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4%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已绝经,对照组绝经患者占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8.1%隐匿性宫颈癌患者伴接触性出血,56.2%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隐匿性宫颈癌患者SCCA≥1.5μg/L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隐匿性宫颈癌患者TCT以HSIL最多,为21.9%,对照组以NILM最多,为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HPV阳性者为204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以16/18型HPV感染最多,其中实验组为55.2%(116/210),对照组为67.4%(124/184)。卡方检验对比两组HPV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以转化区Ⅲ型为主,其中实验组占63.3%,对照组占50.0%,实验组较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镜诊断中,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以HSIL最多,实验组较对照组多,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6%隐匿性宫颈癌患者宫颈活检累及腺体,而对照组中占62.0%,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接触性出血、血SCCA≥1.5μg/L、3型转化区是隐匿性宫颈癌的独立影响因素。6、210名隐匿性宫颈癌患者中,85名患者送检快速病理,55名患者快速病理与常规病理均为浸润癌,9例患者术中快速病理为可疑/不除外癌,术后病理为浸润癌,21例患者术中快速阴性而术后病理为浸润癌。快速病理与术后常规病理的符合率为75.3%(64/85)。快速病理为阴性、可疑/不除外癌的主要为ⅠA1期,为73.3%。其次为ⅠA2期患者,为16.7%。7、二次手术最常采用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宫颈锥切术+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结论:1、年龄、孕次、产次、顺产、绝经状态、临床症状、SCCA、TCT结果、HPV是否感染与分型、转化区类型、阴道镜诊断均是影响术后常规病理升级为宫颈癌的影响因素(P<0.05)。对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触性出血、SCCA≥1.5μg/L、3型转化区是影响隐匿性宫颈癌的独立影响因素。2、术中送检快速病理有一定误差,与常规病理一致率为75.3%。造成快速病理误差的因素有:(1)切片数量有限或较厚;(2)冻结伪影细节模糊;(3)组织不新鲜或在切片之前固定;(4)医师经验不足,错误取样、误判;(5)病灶性质,组织破碎缺乏特定靶点。3、对于术中及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的患者,常需要二次手术、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等。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影响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临床病理因素,同时说明相关危险因素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帮助日后临床卵巢癌的诊治。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6年1月到2021年9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并确诊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我院首次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至少3个疗程相同化疗方案治疗,且入选者术前均未进行任何相关治疗,排除并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
学位
目的:研究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人群中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情况,并对比宫颈术前与术后病理结果,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LSIL中潜在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
学位
博物馆美育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需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与平台更好地发挥社会美育功能。该文作者以博物馆社会美育发展与内涵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新媒体技术对博物馆深化美育功能的助推作用,并对新媒体视域下博物馆美育功能凸显道德引领的现实意义提出几点思考。
期刊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第四大恶性肿瘤,是女性首要死亡原因之一。HPV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极为常见的病毒,几乎所有宫颈癌病例(99%)都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宫颈转化区的细胞变化为特征。CIN2/3病变,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目前对于HSIL患者的治疗方式首选切除治疗,方式包括:环形电切术、冷刀锥切术和激光锥切活检。然而长期随访数据表
学位
反硝化滤池作为污水处理厂一级A达标排放的保障技术,在提标改造趋势下,面临极限去除TN的挑战。中试以武汉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在全年范围内对上向流反硝化滤池的极限脱氮效能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技术应用达标(TN≤5 mg/L)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在进水TN为8.1~16.9 mg/L时,设计参数下的滤池出水TN达标率超过90%。其中,水温、进水TKN含量及外加碳源C/N比是制约TN稳定达标的
期刊
研究背景卵巢癌发病率为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但因其发病隐匿,往往70%左右的患者就诊时就已为III/IV期,5年生存率仅约30~40%,故死亡率居首位。卵巢癌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加化疗,而目前一线的化疗方案为铂类药物联合紫杉醇。虽然大部分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即取得较好的疾病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一线化疗无反应或反应较差。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认知的加深以及患者对化疗药物反应的迥异,肿瘤个体化治疗随之提出。目
学位
目的:调查不同孕周孕妇尿碘含量以评估本地人群孕妇碘摄入量水平,同时探讨孕妇碘摄入量水平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采取问卷调查,了解本地人群饮食中碘的主要来源,评估饮食频率与碘含量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对其饮食进行指导纠正。同时分析脐带血TSH与母体碘含量及TS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8月到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孕检的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开展吉林省妊娠期妇女碘营养水平调查,收
学位
研究目的:不伴有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痛等症状的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女性是否应积极检查现仍存在争议。此论文的目的分别探究绝经后有无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腹痛等症状的子宫内膜增厚的女性患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子宫内膜厚度截断值,为临床诊断及筛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自然绝经(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除其他的病理性
学位
目的:探讨HPV16型E6、E7基因突变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HPV阳性宫颈脱落细胞120例。其中宫颈癌38例,CIN32例,HPV阳性但细胞学检查或宫颈活组织检查阴性的宫颈脱落细胞25例,并收集每个样本的临床资料;提取样本中的DNA,设计HPV16型E6、E7基因的引物并验证其特异性;用PCR的方法扩增样本
学位
目的:分析12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高危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1年08月于吉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126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SPSS 21.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一致性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结果:1、年龄跨度13~83岁,平均年龄48.6岁,中位年龄50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