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脏瓣膜病(Heart Val ve Di sease,HVD)是我国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疾病,常继发于风湿病损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逐渐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严重的心脏瓣膜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患者多数伴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及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体外循环下的瓣膜置换术足现阶段重症瓣膜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该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尽管采用了膜式氧合器、循环灌注技术及血液稀释法等措施及技术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但由于体外循环本身非生理性的平流灌注,血液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血流的状态,血管压力等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除此之外,包括手术过程中机体的高度应激、局部缺血缺氧、内环境功能代谢紊乱等,这些都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及转归。盐酸戊乙奎醚(Penequininehydrochlordie,PHC)是我国自主研究的长效抗胆碱药,又名长托宁,近年来主要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的抢救,其主要作用于M1和M3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M2受体的影响较弱,因此盐酸戊乙奎醚在具有强大的抗胆碱作用的同时,对心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副作用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可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盐酸戊乙奎醚同时具有细胞保护、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小血管扩张等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本研究以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拟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从2018年9月到2019年2月,选择60名全身麻醉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每个病人均为单瓣膜置换,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或Ⅳ级,年龄30岁~60岁,男32例,女28例,身体质量指数(BMI)18.5~23.9kg.m-2。将60名患者随机分配成3组,每组20例:盐酸戊乙奎醚组1(P1组)、盐酸戊乙奎醚组2(P2组)及对照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采用静吸复合的麻醉方式。P1、P2和C组分别于置入中心静脉后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1、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1及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转机开始前(T2)、体外循环开始后1小时(T3)、体外循环停止转机时(T4)时、术后4小时(T5)及术后24小时(T6)收集血液标本,测量各个时间点患者的血乳酸(LA)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肌钙蛋白1(cTnI)水平及尿量,同时记录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从最低温度复温至37℃)。结果统计1、三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BMI、术前EF值、手术方式、ASA分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术中HR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P1组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MAP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MAP水平在T4~T6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时间点的MAP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患者的MA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LA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LA水平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LA水平在T2~T6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LA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ScvO2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P1组、P2组的ScvO2水平在T2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3时间点的ScvO2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点相比,C组的ScvO2水平在T2~T6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ScvO2水平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Scv02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患者cTnI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cTn1水平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cTnI水平在T2~T6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cTnI水平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三组患者尿量的比较组内比较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患者的尿量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C组相比,P1组、P2组的尿量在T2~T6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不同时间点P1组的尿量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中的LA及cTnI水平,缩短鼻温及肛温复温时间,提高ScvO2水平及尿量,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对患者的心肌有保护作用。2、盐酸戊乙奎醚在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对减轻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作用相似,因此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建议以小剂量作为手术用药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