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域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语码转换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码转化进行了研究,例如句法、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对话分析等等。这些研究围绕各自不同的角度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因为语码转换的本质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上述方法从各自的角度并不能完整揭示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也不能从全局上对它的复杂性加以解释。   在钱钟书先生的著作《围城》中,鉴于各种因为,一些角色在他们的对话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以《围城》中的语码转换为语料,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语域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语域三变量(语场、语旨、语式)对小说中语码转换的影响以及语码转换在小说语篇中体现出的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通过以上分析,作者希望证明小说中的语码转换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受到了语篇中语域要素的影响而发生的。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影响着语码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通过对《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域分析,我们不但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中语码转换的语法、语义结构及其功能,而且也使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码转换是怎样进行的以及为什么人们要在交际中使用语码转换有所了解。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对国内外就语码转换现象已经取得的成果做了简单的回顾,并且对《围城》的相关研究也做了文献回顾。第三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理论框架一一语域理论的内容。第四章利用语域理论对《围城》中涉及语码转换的实例进行分析。最后一章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托马斯·哈代创作《无名的裘德》之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铁路在英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铁路在穿梭不停,经济在快速发展,整个维多利
村上春树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作家之一,这二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风靡整个日本,在全世界也是掀起了一阵读村上的热潮。他的作品幽默,洗练,简洁,生动,极易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小
韩礼德所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深深影响着二十世纪后期的语言学的发展,它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视角。近年来,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当中。   作
学位
托妮·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籍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莫里森的作品主要从非裔文化及历史的角度较全面的反映了非裔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并从社会
拥有较高英语语言能力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不一定拥有较高水平的英语语用能力,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但是,语用教学,尤
本文在开篇中介绍了辛普森的小说《如果我做了》(2006),以及这本小说带来的轰动效应,它使人们的注意力再次聚集到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纪大案”--辛普森杀妻案上。当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