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经贸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构筑立足中国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最终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网络构建视角,研究其构建思路、路径与模式,并运用GTAP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及沿线各次区域的经贸影响。在网络构建部分,文章首先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各次区域的自由贸易现状及其政治稳定、制度文化、基础设施、产品贸易结构、贸易投资环境等贸易一体化条件的差异,明确各次区域的合作模式与核心国家,进而整理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构建思路;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次区域内各国贸易一体化条件的综合得分,并结合“核心国家”,得出各次区域内一体化顺序,从而确定“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构建路径。该路径是:以次区域为基础,以各次区域的核心国家或区域组织为突破口,从点到线,由线及面,先行实现区域一体化;短中长期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重点突破、多层并发、分步推进,逐步推动跨区域融合;沿“双边-诸边-区域”路径,贯穿“一带一路”沿线,建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在经济效应评估部分,依托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三个变量的不同梯度值设定各种不同贸易一体化顺序和程度的9种情境,运用GTAP模型模拟“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对各国各次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总体来看,即以基础设施合作为依托,提高交通便利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以生产合作和服务贸易为根本,提高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合力推动“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成对沿线各次区域各国GDP、社会福利和贸易条件等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从不同贸易一体化顺序的经贸效应来看,当某个次区域一体化程度越高,“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推进对该区域实际GDP和社会福利的正向效应越大,而初始一体化水平较低的次区域的经贸将受损,且这种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很难得以削减;(3)对中国而言,通过在基础设施合作、生产合作与服务贸易等方面不断推进“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均对GDP、福利水平、贸易条件和进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可以通过产能合作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但不同的贸易一体化顺序对中国在各方面的影响程度不同;(4)从产业角度来看,“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成将推动中国及沿线各次区域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各次区域的优势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显著,尤其是有着初级产品资源的国家产业增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