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变化,而在这迅速增长的背后,必然会引起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贫富差距持续分化的现象。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尤为明显,并且也是国家走向经济平衡所要面临的因素之一。高铁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和其产生的经济影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高铁被认为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空间政策工具,对增强区域联系和加快空间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传统的交通工具,高铁不仅有优化路网建设,更具有客运量大、节省通勤时间等优点,能够满足人口流动的需求。因此,本文以高铁开通视为外生冲击事件,研究高铁对于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的影响,但不同户籍身份的流动人口所受影响是否相同?制度所形成的户籍身份差异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因素,若高铁能够带来农民工相对于非农民工有更多的收入增长,这将对平衡城乡收入水平和区域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对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与分配效应的文献综述进行展开,归纳和总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挖掘现在有关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另外,从异质性流动人口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内在机制。其次,本文通过选取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013年到2016年中国所有城市高铁开通情况的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迁移范围和地区异质性方面来深入地研究高铁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所得结果表明,总体上,高铁开通带动农民工相对于非农民工有更高的收入增长,进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具体地,从不同迁移类型对比模式中可知,高铁有利于选择向更远地区流动的农民工获得较高的收入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对收入的作用强度按迁移类型排序依次为:跨省迁移、省内跨市迁移、市内跨县迁移。从地区上看,高铁开通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在中部地区是最为显著的,其次是东部、西部。这是由于在中部地区涵盖许多交通枢纽并且与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并且城乡差距问题没有中西部地区明显,在东部地区高铁开通更多的是发挥“锦上添花”的效果,而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未能较好地和东部、中部地区的高铁网络进行对接,从而限制平等有效地发挥高铁优势。
其他文献
面部表情中包含大量信息,其识别技术赋予计算机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在教育、医疗、安全、驾驶员疲劳监测、机器人等领域中有大量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在人脸表情
城市供水管网具有易发生漏损、爆管的特点,且故障难以快速定位和检修。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取拓扑结构的特征及结合其工作原理,将复杂交错
自然语言文本的否定语义是一种普遍而复杂的语言现象,通常用于表示人们对某一观点的态度。否定表述通常包含一个否定触发词(如“不会”),该词针对表述本身或其某一方面的语义
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因其广泛的光谱可调性,可低温溶液加工以及较高的色纯度而在显示和照明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潜质。在传统的三维钙钛矿中引入长链铵离子,可获得具有多量子阱结构
清朝末年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期。激荡的历史转折、严重的社会危机,唤醒人民面对现实,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封建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这“千古之一大变局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特点是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大容量、保密性好等优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发其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潜力。光束在穿过不同大气湍
随着人力成本的升高以及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主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在自动化的仓储物流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个完整的AGV仓储物流系统包括多个部分:调度系统、AGV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等。AGV作为系统的执行器,需要根据任务到达相应的位置完成对应的操作。本文以叉车式的AGV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涉及的定位、路径跟踪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现了相应的车载系统控
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城市生产和水厂制水需求,短期需水量预测是保障供水系统供需平衡、管网安全运营、节能优化调度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在供水管网水量预测领域,对清水供水
场景的深度估计是三维世界目标检测、识别和理解的前提,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机器人导航、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本文对比了激光雷达、双
卫星激光通信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传输数据率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终端设备体积小、质量轻等,因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许多航天大国的重点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