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玫瑰(Rosa rugosa)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种皮透水性的测定、种皮和种胚浸提液的生物测定、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营养物质含量、POD活性的测定,探讨玫瑰种子休眠原因和休眠机理;通过对玫瑰种子进行温水浸泡处理、药剂浸种、层积催芽等方法,探讨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玫瑰种子平均千粒重为9.897g,平均含水量为35.23%,属于小粒种子。玫瑰种子属综合性休眠类型,坚硬的种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胚的吸水及萌发,而种皮与胚中抑制物质的存在,使玫瑰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低温层积过程中,种子逐渐打破休眠,种子内可溶性糖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POD活性逐渐增强。这说明种子内部代谢旺盛,淀粉、蛋白质等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种子打破休眠过程中,ABA含量呈下降趋势,IAA开始时剧烈下降,降到一定浓度后,开始缓慢上升,GA3、ZR含量呈上升趋势。GA3/ABA、IAA/ABA、ZR/ABA比值呈递增趋势,这说明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与玫瑰种子休眠和萌发呈一定的相关性。温水浸泡预处理可显著地提高玫瑰种子的发芽能力,促进其萌发。外源GA3和KNO3浸种亦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促进作用,GA3处理最佳浓度是1000mg/L,KNO3处理最佳浓度是2×104mg/L,但温水浸泡和药剂处理都需结合低温层积处理,才能打破玫瑰种子的休眠。不同处理中,室外层积、室内4℃低温层积、变温层积对打破玫瑰种子的休眠效果较好。成熟度不同,对玫瑰种子萌发有较大的影响。玫瑰最佳的采收时期是果实颜色呈红色、较软;短时间储藏后进行低温层积,对其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