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科技化的迅猛发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日益加剧,世界已进入了所谓的“城市世纪”、“城市时代”。城市作为生产空间载体和人类生活的聚居地,日益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这意味着人类社会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还是生活空间,都将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生态城市是源于生态学思想发展起来的全面、科学、系统的城市理论。它为城市化国家“城市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包头市属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是中国西部最为重要的工业和能源基地之一,世界稀土之都。近年来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城市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因此,亟需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对包头市生态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提升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在充分了解包头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生态学、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借助数理统计学等手段,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包头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库。指标体系共包括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因子层四层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建模,评价包头市生态城市现状,并利用灰色系统的思想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2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数值为0.77,该水平介于0.65—0.80之间,属于Ⅲ级,评价等级为一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三者的指数分别为0.78、0.87和0.66。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城市综合水平基本持平,生态环境水平较高,社会进步水平较低。由预测结果可知,在没有其他条件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将会以每年0.03—0.04的指数增加值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经济发展”指标基数较低但发展迅速,“生态环境”指标基数较高但发展缓慢,“社会进步”指标基数较低且发展缓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重视生态和社会方面的建设,使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持平。现阶段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突出、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森林覆盖率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不足、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GDP增幅等限制性因子,在未来几年仍将成为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在今后的生态城市建设中,包头市应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利用率、加强绿化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加以重视,实现生态城市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