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读书与人生修炼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绘画性质以及中国绘画变化发展的研究,得出画家必须多读书并不断进行人生修炼的结论。 中国画起源渊源悠长,唐代的张彦远在他的开创性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指出那时的象形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相融与沫,形与神皆本之始,只有在图形与文字脱离后,绘画才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诗学与绘画的每次统一,则显现出人类形象精神的超儿境界。正是这样的感受给予我们鉴赏经典的标准和高尚审美的思觉能量。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画与书的妙境,从中感悟诗学与绘画带给我们心灵与自然的无限畅达的疏导与想象。诗与画如光如水,我们的精神与情操从中得以滋润休养。 中国绘画生息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之中,所谓“包容”指即是画家自身文化修养的历练与养成,自古有画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说,这是因为中国绘画艺术更加注重抒发情怀,注重抒发胸中之气。中国绘画作品中博大精深,带有深奥的精神意向和情感韵味,这正是创作者文化修养在艺术实践中集中的体现。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即是读书。俗语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知天下事,从贤圣智慧者的精神世界中吸取思想精华、史学典籍、中西方哲学精典系统,亦不可少。作为画家,不仅是一个艺术实践者,也必须具备独立的思想与辨别事务真伪的能力,没有敏锐的思辨能力也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有人将中国艺术谓之“哲学的艺术”这表明哲学对艺术本质和美学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老庄的哲学观念的宏浩博大,儒家对“道”伦理的精微柔韧到禅宗的直觉妙悟形成了自古中国艺术家的自由境界,博思善解与读书、修养、文思、人品、构成了直觉与认识的统一观念,正是这种道、儒、释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使作为“哲学的艺术”的中国绘画,成为人的一种独特人文境界,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神秘的经验,一种灵感的升华,一种心境的体验,给予艺术以深刻的觉悟与灵性无限的开启。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明的现实开始破解着人类心灵亘古的旧梦,苏醒的时代伴着初醒的困惑,很多尖锐的问题,重新摆在了中国现代艺术家的面前。面对物质至上的今日现实,我们是否能够保持心灵的安静,艺术家是否还会用心去体味现实事物留存的无限生机,用新的眼光和新的视角来面对现实?本文提出了绘画的意义在于完善心灵的观点,画家不仅要完善自己的心灵,更需要通过绘画所涉及的不同领域知识的能量来完善自身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画家也是人性的修复者。他们的创作与修养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和责任。 通过以上对绘画与个人修养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绘画并非是一种技能,有成就的画家均是勤读善思者,只有用深刻的思想去领会和体验宇宙自然万物对绘画的启示与顿悟,从“生活”中感受生命运行的真实过程,艺术创作才能蕴生出高品质、高价值的艺术作品来。 当今的消费时代画家面临着现实的生存压力和各种诱惑,读书的传统被荧屏文化所替代,读书成为少数人的爱好和不舍的情结。然而,对於我们艺术家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是追求,它依然是我们内心永远也不可能放弃的需求。依然是我们实现个人理想的牵引动力,只要前行,书必然会伴随我们的左右。解书中真理,画世间锦绣,艺术世界才有真正的天地。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莫尔吉胡先生是一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并力求不断超越的作曲家,他是我国内蒙古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内蒙风格音乐的创作与探索,力求把带有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