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向其人民所作的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规划和工作部署,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文件。它传达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报告的英译不仅涉及到语言文字、文化背景和翻译技巧等知识,而且涉及到国家利益、大政方针和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在翻译过程中,鉴于报告的政治和思想意义,许多译者为了保险起见严格遵循原文,不敢越雷池半步。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对报告读者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报告翻译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受众的语言是英文而不是汉语,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内外有别”。国外受众有可能不熟悉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由于党政文件的语言和行文结构特点,有些概念即使是本国读者也未必完全理解)。如果强行把汉语的表达习惯套用于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显然是行不通的。亦步亦趋,一字不漏的译法结果往往是译者煞费苦心,读者不知所云(形式对等)。本文尝试性地把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中,指出可以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一些翻译技巧使译文尽量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使译文更好的为国外读者接受,从而最终达到宣传中国的目的。
作者先是讨论了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系统地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内容及其在中国的研究情况,指出功能对等的具体要求。然后在全面分析了2009政府工作报告文体特征、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具体翻译技巧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的运用。最后作者对全文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