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钱湖传统渔村聚落形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聚落形态的研究发展至今,不论是地域范围的丰富性,还是文化谱系的系统性,都已渐趋成熟。然而,已有的研究对特殊类型的聚落却鲜有关注,尤其是内湖渔村,作为农耕时代中渔、樵、耕、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宁波东钱湖陶公山村,是一个集自然环境、宗族社会、渔业生产于一体的大型整体聚落,其有机生长的聚落形态有着高度的稀缺性,为我国内湖渔村的经典案例。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保护规划的实践基础上,经历了前后三年的田野调查,贯穿了硕士阶段的研学过程,形成一部规划学科视野中的传统聚落的田野志。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陶公山村置于区域形态。从宁波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入手,东钱湖独立幽闭的自然环境、历代的水利治理和深入精神的渔樵文化,是湖域传统渔村聚落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背景。第二部分将陶公山村置于演化历程。以陶公山“十姓宗族”的社会结构变迁为线索,研究发现从宗族避乱肇始隐居,到宗族聚居空间分域,再到房族发育组团完善,陶公山聚落形态的生长与宗族社会的分衍紧密相关。第三部分对陶公山村聚落形态进行推演分析。其聚落形态包含整体、簇团、单元三个层次:整体形态呈现为人地关系影响下倚山临湖的线性聚落;簇团形态呈现为社会关系影响下十姓环列的宗族结构;单元形态则是在房族社会与渔业生产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聚落肌理组织,三个形态层次共同体现出陶公山村有机生长的聚落形态。第四部分聚焦于聚落形态保护与更新的规划方法。从国际视野中认识陶公山村作为聚落文化遗产,其整体性、活态性和有机性所具有的保护价值,并结合规划实践,提出通过彰显主线、强化结构和优化地段的整体保护措施,构成陶公山村聚落形态的“关联性”保护模式。此外,还将聚落肌理的织补更新,落实在宗族结构内部的房族单元中,形成由识别、保护和修复三个步骤构成的更新方法。针对我国内湖渔村的稀缺性,本文对陶公山这一个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丰富了传统聚落形态的研究视野,同时提出的聚落形态的关联性保护策略和肌理单元的织补性更新模式,对其它类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更新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本文在参考众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特征,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推进路径。为促进智慧服
<正> Duchenne’s 肌萎缩症(DMD)是一种进行性肌病,属 X 性键隐性遗传疾病,一般仅发生于男孩,绝大多数患者均在20岁左右死亡。此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大约
<正>研究表明,脑干梗死相对少见,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9%~21.9%[1]。但脑干是神经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心跳、呼吸、体温等重要功能,因此
办公室里四个科员,就大明是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聘考过来的,其他三人都是靠关系进来的。  主任在分配工作时,总是偏向那三个有关系的,给大明派的活最多。大明整天像陀螺一样忙碌着,时间长了,心里就有了怨气。  大明也想怠慢了,但是主任明着说、暗着提示:“这年头,没有关系的人,就得多干活,不然没好果子吃。”  大明知道主任是在说他,没有吭声,心想:“你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农村娃出身,没有关系,没有门路,那我就找找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据江苏民间小调整理改编的《茉莉花》红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诞生于明清时代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几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在静听《茉莉花》优美的曲调时,一个故事又让人们能体会到其中更深一层的蕴意。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情况,同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 2013年1~12月该院妇科门诊就诊
<正>用左手写字,餐桌上手里的筷子总是与身边的人"打架",玩游戏时用左手控制鼠标……好了,不用多说了,你一定是个左撇子。接下来你会说:"噢,是的,我知道,大家都这么说"。
期刊
同一民俗事象在口头传统与图像叙事的表述中,具有显著的交互指涉关系,但具体叙事情节的口头表达与图像描绘,并不一定能在时间序列上呈现直接的对应性。这些叙事情节在特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