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自尊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比较是人类在生活及工作中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同Marsh(1984)提出的大鱼小池效应理论一样,高水平的同伴环境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概念。关于社会比较产生的同化及对比两种效应,Musswelier(2003)提出了选择性通达模型来进行解释,而更有研究指出自尊在社会比较及个体自我评价之间起调节作用。在研究一中,依据Musswelier的模型,验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社会比较情境的启动对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以某体育大学的58名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参与者,研究中将研究参与者分为三个组别,即榜样启动组、天才启动组和控制组,对研究参与者分别实施前后测,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榜样启动组与天才启动组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Musswelier的理论模型得到了支持。在研究二中,探讨内隐自尊及外显自尊在社会比较倾向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测查了上述研究参与者的内隐自尊,采用量表法测得运动员的外显自尊、社会比较倾向水平及自我效能感。分层多元回归结果发现,社会比较倾向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与自尊无关,即本研究中没有得到自尊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初步验证了Musswelier的选择通达模型,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改进研究方法,并且对社会比较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及调节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洛克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思想有其自身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社会背景,从理论渊源上来说,自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以来的自然法思想,以及近代思想家的法治意识对其影响较大;从社会背景
电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技术的革命直接改变了我们看电影的方式,因此,也改变了我们写电影剧本的方式。但是,无论在物质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剧本的本性永远是不变的:一个电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从起步到现在,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办学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问
在日本电影中,无论是早年宣扬战争的国策电影,还是当下倡导和平的反战片,无不巧妙地向日本民众灌输忠君爱国理念。甚至在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宫崎峻动画电影中,都无法摆脱其阴影
艾菲在《文化的责任》中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而能动地赋予未成年人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作为学校
随着南康区城市化的推进,对辖区内地籍数据的现势性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如此大量的地籍信息频繁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全区建立了城镇地籍数据库是非常
电影消费是青少年文化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也是电影消费的主体,青春片又是青少年观影的主要类型。需要是文化传播的动因,决定了文化的生产。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目
本文提出,语言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个属性的统一,但是,语言理论大多突出了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言人文性的本质;对语言结构“内部”的属性研究得比较充分,对人文属性则关
优秀的影视作品体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昭示了坚强乐观的生命态度,引领人们探索生命的价值。影视鉴赏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为利用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