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父母将自己未成年的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生活和学习,使之成为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这些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性格孤僻、自卑自闭、不愿与别人交流等心理健康问题。随着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的逐年增多,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涉及到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大事,同时对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自身等方面初步探析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找到在教育进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和监护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差异性、发展性、规律性和指导性等基本原则。本文最后阐述农村空巢家庭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社会的保障作用以及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者间有效的互动机制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