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只有在居民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下,我国城乡居民才能敢于消费、合理消费。但是当前我们国家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很难让人感到乐观。现如今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即使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助关于扩大内需,以用来促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政策,但是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现如今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变革,在这种国际经济背景下,我国不能依赖以前的投资和进出口来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主动求变,去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进一步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发展的新道路。因此我国提出了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避免在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新常态背景下,生产力发展是第一动力,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我国内需的增长,内需的增长又能够带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会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而促使我国提高社会保障的福利,福利总体的提升,又会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而总收入的提高又会促进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这样就会形成以城乡居民消费和生产力协同的良性循环增长的模式。我国具有13多亿的人口,虽然总体消费量很大,但是人均的消费却很少,特别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就更少。由此我们可知若仅仅是依赖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还不足以拉动整个全中国经济内需的增加,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巨大。因此,想要刺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中间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问题,可以使得城乡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在实际上转化成为现实的消费,从而提高我国总内需增加。综合上面内容来看,我国建立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给予我国城乡居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促使我国城乡居民去消费,而如今我国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城乡居民的保障作用、力度、倾向是明显不同的。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完善性,以有效地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是相关政府需要长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探讨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来源与我国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消费与社会保障支出中之间的关系,最终对我国在制定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上提供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理论支持。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观念,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将会直接影响当前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又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居民对未来生活的目标,因此,只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城乡居民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有保障,就会使的当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我国的财政支出,而社会保障属于宏观经济调控需要重要考虑的一部分,而我国的财政支出中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再此我们称为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所以我国的社会保障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样也是个政治问题。最后,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先从2004年-2014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我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接下来探讨我国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且深入剖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