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成人股骨距在四种临床摄片角度下的形态特征,参数及意义.比较几种体位股骨距的影像差异.为临床显示股骨距提供参考.方法:1 少量标本以咬骨钳去除股骨小转子及其前侧的股骨颈前侧和内侧总计约3cm*4cm皮质,去除前后分别进行摄片.2 随机选择10根股骨标本,以钢丝标记股骨上段和股骨颈前侧皮质和内侧皮质交界处隆起骨嵴,同时标记小转子基底股骨颈内侧皮质和后侧皮质交界处,进行摄片.3 全部标本进行摄片.4 摄片方法:摄片时以大转子及股骨内,外髁极后点三点确定平面为参照面,标本放置时,参照面与片盒夹角分别为0度、90度时为正侧位.参照面与片盒夹角内斜外斜各45度为斜位;其中斜位摄片时采用自制45度斜坡架,将标本放于斜坡上,股骨内外髁极后点与股骨大粗隆极后点和斜坡接触,股骨头向上或向下放置为内斜或外斜45度.管球焦点聚焦于股骨小粗隆,与胶片盒垂直.管球与片盒距离为1米.每一例股骨标本拍照四次.条件为50kv,4mAs.采用小钢珠作为放大率参照物.钢珠直径3.16mm.5 胶片测量 以墨水笔在胶片股骨距影像的周围进行标记,以便进行股骨距参数测量(参见Fig 8).对于每一例胶片由作者和一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数据.6 数据统计分析 7分析归纳股骨距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