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纳米材料凹凸棒土的细胞毒性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y11011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具有医用价值的生产因子、干扰素、激素、疫苗、单抗和酶等,已成为生物制药高技术产业链的核心。由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如CO2、乳酸、氨、尿素、吲哚等代谢废物的积聚,抑制了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大幅提高了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成本。如何及时去除这些代谢物,优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环境,进而提高哺乳动物细胞产率、降低动物细胞培养成本和生物制品的成本,是生物医药制品规模化生产和普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选取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哺乳动物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相对活性、生长状态变化、乳酸脱氢酶浓度以及细胞凋亡对纳米级凹凸棒土(NATP)的生物学毒性进行评价,并对其与哺乳动物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纳米级凹凸棒土制备方法研究。分别利用六偏磷酸钠、盐酸和聚丙烯酸钠结合超声方法对工业化用的凹凸棒土进行二次分散提纯,通过FTIR、TEM和Zeta电位对制备的纳米级凹凸棒土颗粒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方法中,聚丙烯酸钠分散获得的凹凸棒土稳定性最好,其次是六偏磷酸钠分散处理凹凸棒土,稳定性最不好的是盐酸分散处理的凹凸棒土。(2)纳米级凹凸棒土细胞毒性研究。通过与纳米级凹凸棒土共培养的Vero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相对活性、细胞的凋亡、DNA的电泳、及培养基中的乳酸脱氢酶的浓度变化等方面的实验,对纳米级凹凸棒土细胞毒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纳米凹凸棒土材料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作用,反而促进细胞的增殖生长。(3)纳米级凹凸棒土与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索。通过FTIR、XPS等分析方法对与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前后的凹凸棒土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初步探索天然纳米级凹凸棒土调控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凹凸棒土可以有效降低细胞中的有害代谢产物的浓度,优化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环境,调控细胞对营养物质的摄取,提高细胞生长增殖的效率。
其他文献
乙炔法生产氯乙烯过程中使用的汞催化剂的剧毒性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严重,所以亟需开发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来实现氯乙烯生产的无汞化。本文选用超声波与传统浸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以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和二氧化钛为三种不同载体的负载型催化剂并应用于乙炔与氯化氢反应制备氯乙烯,该类催化剂主要以氯金酸和氯化铜为活性组分,初步探究了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选出最佳载体,随后探讨了活性组分Au和Cu负载量、活性组分之
2-氯烟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它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活性在医药、农药领用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本文简述了2-氯烟酸的性质及其应用,并对国内外2-氯烟酸的各生产技术及其
在不通丙烯的情况下,完成了改性和未改性TS-1样品上H_2O_2无效分解的动力学实验;采用正交法设计实验内容,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完成了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改性前后挤条TS-1上的丙烯环氧化反应动力学实验。考察了温度(30~46℃)、H_2O_2浓度(0.4~1.2 mol/L)、H_2O_2空速(0.023~0.068 mol/gcat·h)以及原料中C_3H_6/H_2O_2摩尔比(2~8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