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针对ICU(包括EICU和RICU)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不用有创气管插管,而是运用一个通气面罩来替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气面罩的使用增加了面部皮损的机会,尤其是鼻梁部压疮的发生。通过预防使用透明贴,观察分析无创正压通气下,患者鼻梁部Ⅰ期压疮的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早晚,探讨适合保护无创正压通气下患者鼻梁部压疮发生的方法。
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临床实验的方法,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EICU及RICU中选择2008年9月-2012年12月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3M透明敷贴组)和实验组2(康惠尔透明贴组),3组分别予不同处理,对照组的面罩直接接触面部皮肤不予任何保护,实验组1和实验组2在鼻梁处分别贴有3M透明贴及康惠尔透明贴保护,然后再戴通气面罩。每30分钟用40秒钟评估患者鼻梁部皮肤受损情况,鼻梁部皮肤发红40s内未褪色,继续观察30min,若出现Ⅰ期压疮,观察结束,并计数及计算出现Ⅰ期压疮的时间;收集三组患者鼻梁部皮肤舒适度指标包括皮肤压痛、灼热感及潮湿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对照组30个病例中有29例(96.67%)的患者鼻梁部发生Ⅰ期压疮,实验组1和实验组2发生Ⅰ期压疮的例数分别为11例(36.67%)和8例(26.67%),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与对照组Ⅰ期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两组Ⅰ期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照组发生Ⅰ期压疮的时间明显早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61(P<0.05)。
4.实验组2的Ⅰ期压疮发生的时间与实验组1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2(P<0.01)。
5.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两组患者鼻梁部皮肤的舒适度均强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实验组2与实验组1在患者皮肤压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8, p=0.010(P<0.05)。
结论:
1.常规使用NIPPV治疗患者鼻梁部Ⅰ期压疮发生率极高。
2.3M透明敷贴或康惠尔透明贴可明显减少NIPPV治疗患者鼻梁部Ⅰ期压疮的发生率,延迟Ⅰ期压疮发生,改善患者鼻梁部皮肤的舒适度。
3.康惠尔透明贴组Ⅰ期压疮发生时间明显迟于3M透明敷贴组,且局部皮肤压痛发生率明显低于3M透明敷贴组。
4.NIPPV治疗患者使用康惠尔透明贴保护效果优于3M透明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