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改性释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方便、最常用、病人顺应性最好的给药方式。大部分的药物都有上市的口服给药剂型。但是,据估计约有40%的市售药物是难溶性的,而在新药筛选中这类药物约达到了总数的70%以上。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受到胃肠道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像环孢菌素、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等药物,它们属于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Ⅱ类药物,在胃肠液中溶解度小、溶出速率慢但通透性高。其在消化液中的溶出速度就成为了其体内吸收的限速步骤,因此,提高Ⅱ类药物的溶出速率就成为了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化学名为5H-二苯并[b,f]氮杂卓-5-甲酰胺,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2.45且几乎不溶于水(120μg·mL-1,250℃),是典型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Ⅱ类药物。卡马西平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以及躁狂抑郁等疾病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卡马西平一般作为口服固体制剂应用,但是由于其在消化液中的溶出是该药吸收的限速步骤,造成了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缓慢且不规则,生物利用度低,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大,而且治疗窗狭窄(4-12μg·mL-1),极易产生毒副作用。此外,卡马西平具有四种晶型,不同的晶型在体内的溶解度和吸收速率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提高卡马西平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对改善卡马西平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减少用药量与用药次数,减小个体差异,避免毒副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纳米乳剂,微球,无定形纳米微粉等释药系统已经被研究并成功用来改善该药的生物药剂学特性,特别是无定形态药物制剂更是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固体药物的无定形状态是药物分子排列的无序状态,这种物质状态可以促进药物的快速吸收,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也有可能改变药物的疗效。与有序的晶型状态相比无定形状态具有更高的分子流动性,表面自由能和墒。最常用的制备无定形态药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法,比如骤冷、喷雾干燥和研磨等,还有通过特殊工艺,将原料药与适当的辅料同时加工成含无定形态药物的制剂。然而,由于无定形态药物呈高能状态,因此处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不稳定状态,极易向低能稳定的晶体状态转变。此外,储存条件(时间,温度和湿度)的改变也会导致无定形态药物重结晶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提高无定形态药物及其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制备时通常将药物与聚合物辅料结合以减小药物分子的自由运动空间,同时还可以提高制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干扰药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缓药物的结晶过程。同一药物的无定形态制剂,在不同的制备工艺下,也可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因此,制备具有较高的固体溶解度,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的动力学特性的固体药物的无定形剂型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超速薄膜冷冻法(Thin film freezing, TFF)是基于表面冷冻薄膜技术的一种革新。液滴在冷固体表面的碰撞和凝固已经被应用于电器和半导体产业来制备薄层冻结物料。近年来这个技术才被用来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TFF主要是将药物和辅料的溶液滴加于用液氮制冷的不锈钢转子的表面,溶液在转子的表面形成一系列的冷冻圆形薄片,以液氮收集薄片后,冷冻干燥即得所需的无定形态纳米微粉。该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增加药物的体内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超速薄膜冷冻法构建可供口服给药的三种卡马西平改性释放纳米微粉并将优选处方制备为口服胶囊制剂,建立卡马西平体内外分析方法,考察其药剂学特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从而评估超速薄膜冷冻法对于制备难溶性药物口服无定形态制剂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处方前研究、改性释放卡马西平纳米微粉的工艺筛选与处方研究,卡马西平改性释放胶囊制剂的研制,HPLC-UV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以及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等。采用HPLC-UV建立了体外样品中卡马西平的分析方法,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处方前研究结果表明,卡马西平在胃肠道各pH值条件下的溶解度相近,可认为其溶解度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卡马西平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lgP介于1~1.5之间,提示该药容易被胃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其低溶解度所导致的较慢的溶出速率应该是致使卡马西平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对卡马西平改性释药体系进行处方筛选,主要包括:(1)辅料种类的筛选;(2)药物与辅料比例的筛选。以研磨的方法制备药物与辅料的物理混合体系。本研究选用的辅料有:(1)速释辅料,主要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羟丙甲纤维素(HPMC E3);(2)肠溶辅料,主要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55),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100-55)和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 AS-MF);(3)控释辅料,主要包括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PO),醋酸纤维素(CA)。药物与每种辅料的比例依次为1:4,1:3,1:2,1:1,2:1,3:1和4:1。以药物与辅料物理混合体系的玻璃态转化温度(Tg)为评价指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药物与辅料的相容性进行研究比对。结果表明,药物与所选用的所有辅料在任何实验比例下都是相容的,药物与辅料的混合体系的Tg随着体系中药物比例的增加均大体出现降低的趋势。其中,尤其以HPMCAS AS-MF和Eudragit(?) RS-PO作为辅料时,下降趋势特别明显。当以HP-55和HPMCAS AS-MF为辅料时,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体系的Tg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这些辅料对提高药物的Tg,改变药物的动力学特性贡献较小,可能会对最终载药体系的稳定性带来隐患。卡马西平改性释放纳米微粉的研究1.卡马西平速释纳米微粉的制备工艺及药剂学特性的研究以超速薄膜冷冻法成功的制备了卡马西平速释纳米微粉。样品DSC观察显示,两种样品在以药物辅料比例为1:2时是完全可混容的。但是,在一些结果中可以观测到重结晶的放热曲线,表明样品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了相变。XRD结果表明卡马西平在药物载体比例至少1:1时处于无定形状态。在SEM观察下,微粉为疏松多孔状结构。选择CBZ-HPMC E3(1:1)和CBZ-PVPK30(2:1)两种处方在胃肠道模拟介质中进行溶出研究,至少有85%的药物在2h内全部溶出,这可能与微粉的理化特性及辅料的亲水性有关。2.卡马西平迟释纳米微粉的制备工艺及药剂学特性的研究以超速薄膜冷冻法成功的制备了卡马西平迟释纳米微粉。样品DSC观察显示,三种样品在以药物辅料比例为2:1时是完全可混容的。特别是以HPMCAS AS-MF为载体,药物辅料比例高达4:1时仍然是可混容的。但是,在一些结果中仍可以观测到重结晶的放热曲线,表明迟释的样品在制备过程中也发生了相变。XRD结果表明卡马西平在药物辅料比例至少3:1时处于无定形状态。在SEM观察下,微粉仍为疏松多孔状结构。此外,三种样品的引湿性增加但总体变化不大。选择CBZ-HPMCAS AS-MF (2:1), CBZ-L100-55(2:1)和CBZ-HP-55(2:1)三种处方在胃肠道模拟介质中进行溶出研究,前2h在酸性介质中至少有40%的药物溶出,当转换为碱性介质时,高达85%的药物在15min内快速溶出,这是由肠溶辅料的溶解特性决定的。3.卡马西平控释纳米微粉的制备工艺及药剂学特性的研究以超速薄膜冷冻法成功的制备了卡马西平控释纳米微粉。样品DSC观察显示,两种样品在以药物载体比例为1:1时是完全可混容的。但是,不可避免地还是在一些结果中观测到重结晶的放热曲线,表明控释的样品在制备过程中也发生了相变。XRD结果表明卡马西平在药物载体比例至少1:1时处于无定形状态。在SEM观察下,微粉依然为疏松多孔状结构。此外,两种样品的引湿性不同且相差较大。选择CBZ-RS-PO(2:1)和CBZ-CA(1:2)两种处方在胃肠道模拟介质中进行溶出研究,表明药物的溶出具有控制释放的特性且溶出不受介质酸碱性的影响,这与控释辅料的不溶性相关。卡马西平改性释放纳米微粉于室温下真空干燥器中储存,在0、1、3、6个月时分别以XRD、药物的含量及含水量和体外溶出考察微粉的稳定性。根据考察结果,选取三个处方CBZ-HPMC E3(1:1), CBZ-L100-55(2:1)和CBZ-CA(1:2)进行下一步胶囊制剂的研究。为了获得更长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便于口服给药,将三种稳定的卡马西平改性释放纳米微粉,硅化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和羧甲基淀粉钠以不同的比例,通过干法制粒压片和研磨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三种卡马西平改性释放胶囊制剂。制备前后,卡马西平在载药系统中为无定形状态,相关质量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初步稳定性实验显示其稳定性良好;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前后制剂释放规律基本相同,具有明显的速释,迟释和控释特征,制剂学特性良好。采用HPLC-UV建立了大鼠血浆中卡马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CBZ-E)的含量检测的分析方法,方法学考察符合《化学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要求。用PK Solver2.0药动学处理软件对大鼠口服卡马西平原料药和三种改性释放胶囊(30mg·Kg-1)后的血药浓度数据进行处理,求算药动学参数。对于卡马西平,CBZ-HPMC E3胶囊,CBZ-L100-55胶囊和CBZ-CA胶囊生物利用度分别为原料药组的2.4倍,2.6倍和2.5倍;三组胶囊制剂的Cmax均高于原料药组;原料药组的MRT值最长,CBZ-CA的较短,CBZ-HPMCE3的最短;原料药组,CBZ-HPMC E3胶囊,CBZ-L100-55胶囊和CBZ-CA胶囊的tmax值分别为2h,1.5h,6h和1h;对于卡马西平的活性代谢产物CBZ-E, CBZ-HPMCE3胶囊,CBZ-L100-55胶囊和CBZ-CA胶囊生物利用度分别为原料药组的2.7倍,3.2倍和3.0倍;三组胶囊制剂的Cmax也均高于原料药组;原料药组的MRT值最长,CBZ-CA的较短,CBZ-HPMC E3的最短;原料药组,CBZ-HPMC E3胶囊,CBZ-L100-55胶囊和CBZ-CA胶囊的tmax值分别为3h,6h,8h和4h;与原料药相比,纳米微粉改性释放胶囊可缩短卡马西平及CBZ-E的t1/2并增大AUC,尽管原料药组MRT最长,但其Cmax最低AUC最小。该实验表明,对于低溶出速率和体内药动学参数欠佳的水难溶性药物-卡马西平,采用纳米微粉体系可改善其药动学特征。本文成功地以超速薄膜冷冻法构建了供口服给药的卡马西平改性释药纳米微粉,包括CBZ-HPMC E3(1:1), CBZ-L00-55(2:1)和CBZ-CA (1:2).为增加制剂的稳定性,便于口服给药,应用干法制粒压片法和研磨的方法制备了供口服给药的卡马西平改性释放胶囊,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评价。卡马西平在载药系统中始终为无定形状态,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增加,具备良好的制剂学特性。大鼠口服给药后能够极大的改善卡马西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的生物利用度。本文研究证实,改性释放纳米微粉可增加卡马西平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是一种具有巨大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的新型口服给药系统,而超速薄膜冷冻技术则是改善包括卡马西平在内诸多难溶性药物体内外功效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于海河同志用质朴、淳厚、真诚、善良、忘我的一生,为我们展现了信仰的力量。对党性的坚守,是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源泉。于海河同志常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先后争取农业
期刊
冷库是最普遍和有效的食品储存方法,是冷藏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库是利用制冷压缩机做功的方式实现食品的快速冷冻和冷藏,在国民生产中,冷库也是耗能大户之一。冷库制冷自
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服装对儿童的意义不能简单的用成人的概念去定义。通过直接的观察、间接的访谈了解儿童的特点,从环保安全、简朴便利、童真童趣、耐用性能等方面总结了童装人
目的:观察地龙散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住院病人,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单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符合术后麻痛综合征,中医证候诊断均属于“血瘀证”,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研究,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1、对照组:基础治疗;2、试验组:基础治疗+地龙散加味,术后第2天予以地龙散加味治疗,7天为
如何面对员工的流失,尤其是人才的流失,成为众多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要解决人才流失的难题,关键在于抓住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目前,已有许多文献对员工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成为商务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本文首先指出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分析了基于电子商
作为英语一种地域变体的"中国英语",可被很多中国学习者自己认为不标准而不接受。本文由中国英语定义入手,结合英语语言的壮大历史,从语言的标准理论上与中国英语的实际现状
当前,江西代表性事业单位-江西高校在人力资源改革方面面临着人才引进、岗位设置与管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等新问题,应结合各高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扩宽人才引
软件需求是整个软件项目关键的一个输入。和传统的生产企业相比较,软件的需求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变化性和主观性的特点。软件需求是软件项目管理中最难把握的问题,同时又
<正> 辽宁省盘锦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引进专利技术,投资 1500万元,建成了3条现化化可降解植物纤维方便餐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