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1949-1965)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美术对新中国油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对中国写实油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而这一影响的过程,与新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从学习苏联的原因看,中国学习苏联美术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特殊选择。由于政治同盟关系以及相同的意识形态,新中国将苏联作为学习的榜样,在美术上中苏两国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苏联美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来看,实际上主要是苏联美术在中国的单向传播。这一时期,苏联美术几乎成为中国美术界借鉴外来艺术的唯一参照,学习苏联美术成为新中国发展美术事业的重要途径。苏联美术在新中国行政手段的推行下很快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中国油画教育、油画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具体的学习内容来看,在创作方法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新中国文艺方针结合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创作模式,产生了一批新中国油画史上的力作。在写实技法上,苏联的写实造型体系,以不同于当时在中国美术教育中普遍实行的西欧学院式体系,对中国油画基础教学和油画创作的写实造型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认识物体“结构”的方法,改变了中国油画家的写实造型观念,提高了中国油画写实能力;而外光写生色彩技法则极大地改善了中国油画的“土油画”面貌。在创作形式上,苏联美术的情节性手法和纪念性绘画的手法都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油画的创作。前者广泛地影响了中国油画的创作思维,而后者则启发了中国油画界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进一步认识。而在学习苏联美术具体内容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的干预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方面,苏联美术被绝对化,使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新中国美术,在创作中出现了教条化、公式化等倾向;另一方面,将苏联美术的创作方法、创作形式、造型体系等作为中国油画创作的唯一标准,无疑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美术的多元化发展,并使中国油画的创作走向了单一发展的道路。综观整个过程,苏联美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反映了这一时期美术与时代的特殊关系,折射出新中国强大的政治意识对这一过程的影响。这种政治意识决定了学习苏联美术的方针,掌控了苏联美术在中国的传播,甚至影响了学习苏联美术具体内容的方式。既使苏联美术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提高了中国写实油画水平;同时又使美术成为新中国政治的工具,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走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今日艺术景观新鲜、丰富,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往。可以说,现今的世纪是一个技术传媒的时代,由此引发了在文化领域中艺术的各种关系发生了变化。人们惯有的审美价值在变化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