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sinus balloon catheter dialation,SBCD)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1.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年龄6-18周岁的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的患儿。将患儿分为两个年龄段,包括学龄期(≥6岁,<12岁),青少年期(≥12岁,<18岁)。  2.根据病情与两个年龄段患儿家长沟通后制定其治疗方案,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中纳入手术治疗的儿童,已经在本院或者外院经过至少3个月的药物保守治疗,其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疗效欠佳。  3.所有患儿治疗前均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鼻窦炎生活质量量表(SN-5量表或SNOT-22量表)评估主观症状,以及Lund-Kennedy评分评估客观症状。  4.两个年龄段的保守组予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两个年龄段的手术组予行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  5.在治疗后的三个月和半年进行定期随访,均予VAS评分和SN-5量表或SNOT-22量表及Lund-Kennedy评分记录主观及客观症状。从而来评价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  1.一共入组的儿童有58例,其中学龄期(≥6岁,<12岁)26例,青少年期(≥12岁,<18岁)32例,两个年龄段内的患儿均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学龄期保守组19例手术组7例,青少年期保守组20例手术组12例。  2.所有患儿治疗三个月后和治疗半年后均予以随访复查,在学龄期年龄段,保守组和手术组的患儿治疗三个月及半年后的SN-5评分及VAS评分、LK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评分(p<0.05),但两组中治疗三个月和治疗半年的SN-5评分及VAS评分、LK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及半年后手术组的SN-5评分及VAS评分、LK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段保守组的评分(p<0.05)。  3.同样的在青少年期年龄段,保守组和手术组的患儿治疗三个月及半年后的SNOT-22评分及VAS评分、LK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评分(p<0.05),但治疗三个月和治疗半年的SNOT-22评分及VAS评分、LK评分没有区别(p>0.05),治疗三个月及半年后手术组的SNOT-22评分及VAS评分、LK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段保守组的评分(p<0.05)。  结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在治疗上,无论是对于学龄期还是青少年期的儿童,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黏液促排剂、鼻腔冲洗等保守治疗对儿童慢性鼻窦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于保守治疗后无效或是疗效欠佳的儿童,采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术后能明显改善症状,相较于保守治疗来说,能更好地改善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症状。
其他文献
本研究拟进行sTNFR1的基因克隆,进一步观察sTNFR1基因及其产物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效果,为临床上治疗肝功能衰竭提供新的线索。  本研究采用RT-PCR成功地扩增出sTNFR1全编码
目的:  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TON)的发病规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经鼻内镜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联合药物治疗TON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并分
本研究对正常人与鼻咽癌患者以及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液、鼻咽分泌物及鼻咽组织中的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生长抑制因子进行探讨,发现这些因子与鼻咽癌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