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与视网膜光损伤的相互关系,以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 方法:4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所有小鼠经昼夜循环光环境适应7天,实验前暗适应36小时,实验组接受持续2小时的荧光光照,光照强度8894 Lx,并且分别在光照后即刻、4h、8h、16h、24h、36h、48h和72h摘除眼球,视网膜组织行HE和TUNEL(终末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method,TUNEL)法染色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细胞病理学改变,计算机图象分析外核层厚度及凋亡指数。 结果:光照前视网膜形态正常,结构层次清楚,内、外节排列整齐规则,TUNEL染色阴性,染色质电子密度均匀。光损伤后光镜显示内、外节排列紊乱、肿胀、碎解,外核层变薄。TUNEL染色自光损伤后4h起在视网膜外核层观察到阳性细胞核,其染色质向核膜下聚集,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改变且数目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加,至24h达高峰,72h仅有少数阳性细胞核存在,外核层厚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变薄且与凋亡指数具有负相山西医科大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论文关关系。透射电镜观察见外节碎解,内节线粒体肿胀、球形变,外核层核膜皱缩、内陷,染色质浓集、边聚。所有组织均未见炎性细胞反应。 结论: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光损伤启动了视细胞凋亡的发生,且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