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取向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分配制度中,有关剩余产品分配方式是分配制度的本质体现.因为社会分配制度的实现必须以企业为中介,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来实现.企业是初次分配的主体,而初次分配是国家再分配的前提.所以企业在社会分配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现代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总体特征体现为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无形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决定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形式和必然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主体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产权所有者,其分配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按生产要素分配更多落实在企业利润分配方面.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带来了分配理念、产权制度、会计理论的创新.现代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取向,总体上讲体现在强调市场;强调人力资本是利润主体:强调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博弈关系;强调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联系起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于深化分配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因而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其他文献
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重大制度安排。自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决定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以来,我国也正在尝试这一新制度。目前,对
该论文从近代金融史和金融法的角度探讨金融集团化的趋势、金融集团(FinancialConglomerate)的构建及其监管,并对中国金融集团的构建及监管模式进行了探索.第一章探讨了金融
学位
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速度很快,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市场潜在需求和容量都非常可观.但是,总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业者虽然增加很多,但是整体停留在“散,小,单一”阶
1978年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给国民带来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但由于中国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伴随这种高增长的却是城乡地区发
盈余管理是对真实经济活动的错误呈现和掩盖,传统的盈余管理主要是“应计项目管理”和“操纵真实交易事项”。很少有关于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即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条件下,将利润表中项目进行错误的分类,如将营业费用归入营业外支出,从而夸大核心收益的目的。这种将报表项目错误分类的盈余管理手段,不牺牲未来的公司业绩,成本更低;同时净利润不变,相对更隐蔽,通常会被审计师和监管者所忽略。本论文检验当公司使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