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叶片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及影响遗传转化因素的分析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Zizy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枣花蕾小、自然坐果率低、胚败育率高等因素,传统杂交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获得优质多抗的枣新品种困难重重。本试验以灰枣叶片为试材,对外植体、培养基、生长激素浓度组合、外植体放置方式、蔗糖浓度等影响叶片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灰枣离体再生不定芽途径进行组织学观察;在所建立的再生体系基础上,对灰枣叶片的遗传转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灰枣叶片再生体系建立试验结果表明,灰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WPM﹢TDZ 0.5mg/L﹢NAA 0.2mg/L;最佳叶片来源为灰枣组培苗中部平展,大而厚叶片;近叶柄处再生率比近叶尖处高;以远轴面接触培养基叶片再生率较高为69.61%;蔗糖浓度为40g/L可降低再生芽的玻璃化程度;叶片暗培养时间以10d叶片再生率较高为81.6%;0.5mg/L AgNO3和0.1 mg/L的STS均提高了灰枣叶片再生率,再生率分别为82.25%,91.26%。2.灰枣叶片离体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以灰枣叶片为外植体,对叶片离体培养再生不定芽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将叶片接种于附加0.5mg/L TDZ,0.2mg/LNAA和0.5mg/LAgNO 3的WPM分化培养基上,经过10d的暗培养,随后转至14h/10h光照培养条件下继续进行不定芽诱导培养。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灰枣叶片不定芽主要起源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发生过程不经历愈伤组织阶段。最初是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启动分裂,之后加速分裂形成分生组织细胞团,进而分裂形成不定芽点。3.灰枣遗传转化研究试验研究了卡那霉素对叶片再生和不同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灰枣叶片再生培养基中添加40mg/L卡那霉素能抑制不定芽的分化,因此在后续筛选培养中使用卡那霉素浓度为40mg/L;灰枣遗传转化中,共培养2d转化率最高,为21.1%;对获得的灰枣转化植株叶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初步确定外源基因已转入灰枣基因组中。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城市作为当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环境保护问题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城市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发
青春,似流水碧波、芳林新叶,诗人常叹“东方风来满眼春”;黄昏,似桃李须臾、昙花一现,有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春兰自有媚人的艳丽,秋菊亦有藏不住的英姿;
2016年11月,国务院审定批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明确了三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2017年11月以来,三家银行先后按照相关要求完成董事
期刊
期刊
黎蒴(Castanopsis fissa)与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是广东最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黎蒴具有天然下种更新和萌芽更新力强的特点,是营造水源涵养林、能源林、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