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工作中的需求,论文依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交通安全手册研究》(合同号200431822333-01)和《西部地区公路安全性评价》(合同号200331822323),进行了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及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   论文首先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交通和安全特性,把研究对象分为山区和平原区的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应用交通统计学知识,建立了事故预测基础模型。对用于建模的数据采集区域之外的地区应用事故预测模型提供了标定系数的方法;对历史事故数据采取EB过程以使预测值更接近真实水平;建立了平原区和山区双车道公路部分要素的事故修正因子(AMF):接入口密度、路基宽度指标、货车比例、路侧危险度等。   然后提出路网归一化处理方法,以及依据预测事故、历史事故进行路网事故多发点段判别的方法和标准。   针对事故多发点段的防治,论文提出安全诊断程序以分析事故成因及特征并提出对策。根据双车道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及国内外研究成果,评估对策的效果。   论文建立了关于安全改进点和改进方案选择的0-1整数规划模型,采用基于线性规划的分枝定界法求解模型,解决了资金约束下路网安全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对策方案排序问题。   最后,依托山东省德州市的区域公路网,将双车道公路事故预防及防治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并对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其他文献
该论文从理论和实验上详细地研究了近年来刚刚出现的几种新型自倍频晶体、紫外倍频晶体、准相位匹配PPLN、PPKTP器件的非线性光学及激光性能.1、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了倍频晶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公共交通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扶持公共交通的发展。但是公交的发展往往落后于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寒冷地区
本文在文献资料阅读、工程经验总结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泡沫沥青稳定大粒径碎石混合料的强度特征、疲劳特性、干缩变形特性及其工艺性能进行研究;根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受力
光子晶体的许多应用是基于光子禁带的存在与大小,因此在理论上研究禁带的性质,设计出具有尽可能大的禁带的光子晶体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二维光子晶体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光
通信网络发展迅速,光纤中总的传输速率已可达到69.1Tbit/s,但相比于高速的光传输,网络交换节点仍然使用光-电-光的转换过程在电域进行信号处理,由于受到电子速率瓶颈(40Gbit/s)的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自行研制了一套高性能的光诱导生物超弱发光检测系统.仪器由光源、光收集系统、光电倍增管、多通道光子计数器、数据处理系统等几部分组成,能够测量生物
为满足高速铁路高速、安全、平顺、舒适的行车要求,基础结构必须具有高度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是路基工后沉降的主要来源,而工后沉降是引起基础结构长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产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变电站技术也不例外,得益于最近几年国家对电网智能化改造的投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