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钢铁、汽车、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传统制造业存在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其中水泥、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尤为严重。当产能严重过剩时,会使得这些基础工业对出口依赖程度加大,例如2013年上半年中国钢材出口量累计3069万吨,同比增长12.6%。发展基础工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产业基础,并不应该使其成为出口创汇型产业。而且这种高能耗、高污染型工业与中国当前的资源、环境现实不相适应,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且资源开采加工技术落后,导致生产阶段的资源浪费。因此在中国现有的资源和生产技术约束下,研究中国基础工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是造成上述基础工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可以自主支配其拥有的财权和事权,以GDP为核心的政治晋升考核体系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强烈意愿。地方政府竞争在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论证了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时选择无序竞争的必然性,以及采用投资补贴竞争手段造成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和机制。通过地方政府采用制度竞争手段来阐述地方政府竞争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并用我国钢铁产业分布和产能变化情况来对本文理论部分进行实证分析。中国在基础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主要由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导致,因为这些领域的投资成本被政府竞争外部化,市场经济成本效益约束机制对其影响小;当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企业利润率降低来淘汰产能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又导致退出壁垒。因此,治理中国产能过剩和产业的重复建设应该从规范政府行为出发,创新政府干预经济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