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幼年大鼠蛋白尿致肾间质损伤早期,肾组织中核因子-κB(p65/Rel-A)mRNA和血管紧张素Ⅰ型(AT1)及Ⅱ型受体(AT2)蛋白表达趋势及意义,血管紧张素受体与核转录因子表达的相关性,以及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ATRA)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幼年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60只采用阿霉素诱导的单肾切除肾病模型为实验性肾病模型,并随机分为肾病未治疗组、肾病ACEI治疗组、肾病ACEI+ATRA联合治疗组,假手术对照组(20只)。于治疗后1、2、3周不同时间点测大鼠24h尿蛋白、血生化指标,并杀鼠取肾组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P65/Rel-AmRNA,AT1、AT2蛋白表达情况,并评价各所测因子在肾组织定位表达和时相上的相关性,以及干预治疗对其的影响。 结果:阿霉素肾病幼鼠肾病变早期(3周内),随阿霉素注射剂量的增加,大鼠表现为蛋白尿进行性加重(第1、2、3周分别为:54.49±3.62,81.91±5.17,123.23±7.67mg/24h),同时肾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趋势加重,尤其是肾小管间质。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小管间隙加宽,管腔尿蛋白管型大量形成,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与此同时,阿霉素肾山西医科大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病未治疗组大鼠出现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反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的血清水平进行性增高。’肾病未治疗组大鼠,随蛋白尿的进行性加重,肾组织ATI和ATZ蛋白表达趋势于各级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细胞核膜上呈明显上调,以ATI上调尤为明显,组化染色半定量:ATI第1、2、3周分别为19.82士1.06%、25.02士2.59%、37.09士1.04%(对照组:10.31士0.81%、10.44士1.55%、 10.15士1.49%);ATZ第1、2、3周分别为5.27士1.86%、9.68士1.42%、12.50土1.93%(对照组:2.63士1.25%、3.12士1.04%、2.66士0.63%)。与此同时在组织定位和时相上,P65瓜el一AmRNA表达同步上调,从细胞浆至细胞核的转位趋势显著增加,阳性信号由细胞胞浆渐转变为细胞核,且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浸润细胞核阳染信号尤其为明显,原位杂交半定量:第1、2、3周分别为24.04士3.29%、34.20士2.43%、39.89士6.38%(对照组:8.51士0.44%、8.74士0.98%、8.36士0.89%),且提示P65/Rel一A mRNA表达,从时相上和组织定位上与ATI和ATZ表达呈正相关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r=0.857;0.815,P<0.01。而干预治疗各组上述因子表达趋势明显减弱,组化及原位杂交半定量:ACEI组第l、2、3周A丁1分别为1 4.63士2.12%、13.73士2.32%、1 1.40士1.05%;ATZ:4.41士1.32%、4.17士1.06%、3.41士0.81%;P65:18.46士3.39%、22.79士1.56%、26.67士4.88%。ATIRA组第1、2、3周ATI分别为12.43士1.46%、11.14士0.99%、10.33士0.75%;ATZ:4.21士0.54%、4 .07士1 .51%、3.44士0.61%;P65:17.87士4.97%、21.28士5.98%、22.46士2.45%。提示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血管肾张素受体,可明显抑制核转录因子P65/Rel一A的表达上调和核转位,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 .05)。 结论:’肾病幼年大鼠蛋白尿致肾间质损伤早期,随蛋白尿的持续加重,’肾组织中NF一KB(P65瓜el一A)mRNA表达明显上调,且其上调趋势山两医科大学2003届硕十研究生学位论文与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系统信号的介导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从病变早期通过介导核转录信号的高表达促进蛋白尿致肾间质损伤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