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批评与接受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是中国古代诗歌从唐韵向宋调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的诗歌在宋诗形成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王安石诗歌在宋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必须首先探讨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批评与接受,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论文或著作来研究这一课题,本论文就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并把研究的时间界定在从王安石去世之后到南宋灭亡之前。 第一章研究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刊刻情况,并对两个刊刻高潮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王安石诗歌的刊刻始终从属于或受制于其政治、学术地位的起伏,诗歌的艺术成就并不是其刊刻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研究宋代诗话对王安石诗歌的批评与接受。从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和对王安石人品性情的评价可以看出,宋代诗话已经较为完整地构建出后世诗学批评王安石诗歌的理论框架。宋代诗话对诗歌艺术的争论,基本上从属于唐韵宋调孰优孰劣的争论,而对人品性情的争论,则更多的是意气之争。总之,宋代诗话生动体现了宋人对王安石诗歌的批评与接受,为王安石诗歌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研究宋代王安石诗歌批评与接受的集成者,南宋后期出现的李壁注本。重点论述了李壁注本两方面的价值,一是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的总结和阐发,二是对王安石的态度和对变法的思考。李壁注本既保留了宋人对王安石诗歌的研究成果,具有时代特点,又体现了个人的观点,具有独特性,是宋代批评与接受王安石诗歌的集成者。 余论从创作实践的角度探讨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批评与接受。限于时间和学力,只选择了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三位宋代诗人,简单谈了一下他们的创作实践对王安石诗歌的批评与接受。这是对前面理论论述的补充和扩展。
其他文献
泰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友好邻邦,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交往密切,但在文化特别是儿童文学方面,中国对于泰国的了解还知之甚少。本文主要梳理和介绍了泰国儿童文学的历史起
本文重点研究古代中国与韩国的闺怨诗。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闺怨诗的界定、中韩两国的学界对闺怨诗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创新。正文的第一章梳理了
“侠”一词自战国时正式见于典籍后,后世对侠的记载、吟唱和想象至今仍方兴未艾,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武侠文化。继史传、辞赋和诗歌后,侠在唐代又步入了另一种新兴的文体——文言小
明清之际的江南是一个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的地方,女性的文学才华这时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涌现出了大批的女诗人,而且,随着戏曲、讲唱文学等的繁荣和普及,出现了女性创作案头化
林兆华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话剧导演,也是最重要的戏剧探索者。对林兆华的戏剧探索来说,戏曲因素的作用极为重要。早在80年代与高行健合作的时候,林兆华开始把话剧与戏曲连接起来
古典的生活情调与现代的人生感悟,传统的故事外壳与现代的心理分析,构成了一个自足而又和谐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张爱玲以“自己的文章”标举了一个文学的方向。在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