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在十一五规划中实施“奥运夺金,全运突破”战略,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各地区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省级队伍的建设需要取长补短,本论文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及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认为:1我国在“举国体制”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创造了一片辉煌,后奥运时期,市场体制的建立与社会的转型,使原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足球是我国最早进行体制改革的,排球体制进行改革开展的较晚,管理体制不健全,全国的排球体育赛事较少,培养模式较为陈旧,一直遵循三级训练网这样的模式在培养后备人才,而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培养后备人才的需求,需要探寻新的出路。安徽省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腹地,临近山东、江苏等体育大省,在新形势下,地理位置的优势,为我省排球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如今面对我省各个市级地区单一的培养模式,以及模式单一引起的人才选拔、输送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安徽省的排球总体水平低于其他省份。此次研究从创新的角度进行理论探索,拟形成新的发展模式。2此次研究主要运用运动训练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对安徽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比较法了解安徽省教练员和运动员与先进省份之间的现状,梳理安徽省现行培养模式与先进省份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安徽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与发展方向的影响因素,最终探寻适合安徽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3依据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实情,结合国内外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情况,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运动员综合素质不是很突出的实际情况下,遵循排球运动发展的规律,坚持以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与国内先进省份山东省等省份进行比较分析:(1)通过数据整理得出,安徽省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方面,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执教年限、业务培训等方面都与先进省份的基层教练员有一定的差距,运动员在接触排球与开始从事专业训练的时间段都晚于先进省份的运动员。(2)依据安徽省在选材范围、输送方向、俱乐部发展这三个方面均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应形成以学校模式为主,俱乐部模式为辅的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道路。学校模式可以很好的利用学校间的师资力量、科研支持等各方面的资源,发展俱乐部模式能够更好的分配社会上的有利资源,如企业的赞助,社会单位举办的比赛等,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这两个媒介,实现多元化、全方位的发展。(3)家庭、经济、管理因素对于安徽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方向有着基础性、决定性、重要性的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