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缘化群体叙事电影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电影创作者的关注,他们通过手中的摄像机用电影真实再现的拍摄手法将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表达出来。近几年来随着边缘化叙事电影作者的作品不断出现,以至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这个群体包括这些讲述边缘化群体的电影和这些电影创作者。边缘化群体电影关注到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发生巨大变化的角落,那些毫无话语权的边缘群体,在这样一个每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城市角落里生存着,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甚至连生活的标准都达不到,只能残喘的生存着。边缘群体电影的这种纪实性的真实表达,把这个群体用影像方式纪录下来,是想在现实社会中让这些边缘群体的人们真正获得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随着边缘化群体电影刻画的逐步深入,也发掘到更多的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人们对这类特殊的群体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还是个体自我选择的结果的一个反思。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如何生存成了边缘化群体必须认真思考的主题,这种脱离了主流的生活状态,不仅仅是社会关系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甚至是对善恶的迷失。无论是反抗思想束缚的摇滚青年还是被城镇化的洪流赶到大城市务工的打工者又或者是在找不到身份定位而迷失自我的小偷、性工作者等等,他们虽然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但是他们却都被这个社会冠以了边缘化群体称谓,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他们没有办法为自己争取。电影创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社会现象,结合到自身的经历和遭遇创作出了这些富有感情和灵魂的电影类型,抓住了这个群体想要跟世人展现的精神状态。透过写实的镜头,这些边缘化的人物已然成为了一类符号,具有了电影之外更深刻的意义延伸。在边缘化群体电影中,导演注重的不再是传统电影那样单纯叙事,用电影的声音、色彩等传统影像模式进行叙事,而是更多的掺杂了个人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的快节奏剪辑,使得表现边缘化群体的电影不论是从叙事角度还是影像表达上都使得电影显得丰满了很多。他们表现出来的边缘群体没有明显的善恶界限,更多的是人们在情感上对这个群体的沉思,他们的镜头在表现边缘群体的态度是平视的,给这个群体一个发声的平台。正是这种追求现实的态度和反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边缘化叙事电影以个性前卫的电影叙事慢慢捕获了更多关注的目光。边缘化叙事电影只有真正了解中国观众,找到电影题材与观众心理的契合点才能真正打动人心,获得市场的认可。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章主要讲述边缘化群体的形成以及生存现状,从边缘化群体形成的社会原因谈起,延伸到电影中对边缘化群体的表现以及边缘化群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现状。第二章是边缘化群体电影中塑造的角色意义,导演通过积累到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拍摄出来的这些表现边缘化群体生存状态的电影对于电影界来说已经不单单只是一部电影这么简单,这些电影中所涵盖的信息量同样是丰富的,这些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电影边缘化群体的主人公已经像一类符号一样。第三章研究的是边缘化群体电影的美学特征,通过这一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及影像风格细化的分析了边缘化群体电影在美学意识上对电影内涵的强化。最后部分的结语主要是在通篇基础上对边缘化群体电影在日益收到观众和电影界关注之后,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如何在电影市场更快的适应,为这个群体争取到更多的发言权,也为这些边缘化群体电影的创作者们赢得更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