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段动态保护模式浅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拟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历史地段的保护为中心,以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正反实例为线索,追踪和探索在动态保护历史地段的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分析其演化规律,进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历史地段保护原则与策略,为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城市环境的更新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文章选择国内具有典型性的历史地段,结合实例操作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地段的动态保护策略.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以来,关注环境、资源等问题的建筑师明确提出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概念,如出现了一些建筑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建筑、城市建筑生态学、生物结构或生态结构
小城镇发展问题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苏南地区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小城镇发展历史悠久.但在城市与乡村日趋融合的今天,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环境
该文以珠三角住区户外休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在提出问题部分,对住区户外休憩空间概念,休憩及其相关概念、类型,休憩活动与场所、
住区是与绝大部分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载体。但从目前来看,城市中许多老旧住区的居住环境与高速更新的城市空间环境有着不同程度的脱节,同时还存在缺乏整合、室外混乱、空间
随着可持续发展在20世纪末期越来越得到各国的共识,生态建筑观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生态建筑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
该文研究的对象是当代小城镇建筑风貌设计.随着人们对城镇形象的日益关注,建筑风貌设计开始成为现代小城镇建设的热点问题.近十年来,中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
该论文的课题研究界定在中国现阶段大中城市高校住区的老年知识分子户外交往空间方面,希望通过分析不同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工作环境下的老年人在住区户外空间交往中存在的差
住宅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也不断在努力.在"功能主义"引领的时代曾经被忽略的人类个性随着"参与思想"介入住宅设计,而重新得到重视,参与式设
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大部分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气候温热,干旱、雨涝相间,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持续时间长.地表被水流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状,而该地区的大部分村庄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