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调控方式对磁厌氧生物反应器酸化产氢过程的影响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酸化和产氢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废水的治理过程中,如何调控环境因素以获得不同的酸化和产氢效果,是研究的热点问题;而磁场已被发现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并提高其活性。因此,本实验采用两个大小相同且运行条件一致的连续流厌氧流化床反应器,以剩余污泥为种泥,对比研究了外加磁场对厌氧酸化和产氢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p H值调整和短时曝气两种调控手段对该过程的影响;借助三维荧光扫描、扫描电镜、高通量测序等手段从微生物种群角度,初步解析了有无磁场作用下两种调控手段的影响机制。获得以下结论:(1)磁场能有效富集产乙酸产乙醇菌(Ethanoligenens),促进乙醇型厌氧发酵产氢。在中温(37℃)、进水有机负荷为15 kg COD/m~3/d,不控制p H条件下,外加70-80 m T磁反应器的产氢率最高达3.87 mol H2/mol glu,为无磁反应器的1.5倍,产酸过程以乙酸和乙醇为主,占比83.0%,同时促进了己酸的产生,为144.9 mg/L,为无磁反应器的2.3倍,Ethanoligenens菌占比71.5%;而无磁反应器以乙酸和丁酸为主,占比89.5%;两反应器的出水p H均在3.5~3.8,产甲烷率可达3 mol CH4/mol glu,产甲烷古菌均以Methanobacterium为主,分别占82.5%和98.7%,产甲烷量高影响了厌氧酸化产氢过程。(2)调控进水pH会改变厌氧酸化代谢途径,不利于厌氧产氢,且磁场会抑制产丙酸过程。通过调控进水p H使出水p H维持在4.5后,加磁反应器产氢率、产甲烷率下降至0.05 mol H2/mol glu、1.8 mol CH4/mol glu,产酸过程由产乙酸转向产丁酸,乙酸/丁酸由5降至3,己酸下降2.2倍,Ethanoligenens菌在细菌中占比73.1%,且无产丙酸菌Propionibacterium;而无磁反应器不产氢,产甲烷率下降至1.1 mol CH4/mol glu,产酸过程由产乙酸转向产丙酸,乙酸/丙酸由19降至5;两反应器产甲烷古菌仍以Methanobacterium菌为主,占比高于99.0%。(3)短时高强度曝气可明显抑制产甲烷过程,改变菌群结构,且磁场会促进乳酸菌产乙醇过程。闪曝后,加磁反应器几乎不产气,乙酸产量基本不变,不再产生丁酸、己酸,乙醇产量可达550.0 mg/L,Ethanoligenens菌相对丰度下降3倍,其它产酸菌Lactobacillus与Raoultella的相对丰度均上升至30%;无磁反应器产气量由2.87 L/d降至1.87 L/d,产甲烷率由1.6 CH4/mol glu降至0.6CH4/mol glu,乙酸、丙酸产量基本维持不变,丁酸、戊酸、己酸分别提高1.9、1.6、2.2倍,乙醇产量可达267.8 mg/L,Ethanoligenens菌相对丰度降幅小于5%,Bifidobacterium菌的丰度增至19.6%。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分布式能源越来越多的接入电网,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作为电力电子器件无法为系统提供惯量阻尼等问题逐渐显露,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控制策略,用于改善微电网自身容量小、惯性弱、阻尼小的问题。考虑在分布式电源出力振荡、非线性负荷增多、并网端故障以及环节变化等情况下引起的频率波动、频率漂移等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虚拟同步发电
黑臭水体是指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黑臭水体存在于中国众多城市地区,成为最亟需解决的城市水环境问题。由于实际黑臭水体成因较复杂,在实际治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黑臭水体形成的关键水质条件及机制,为黑臭水体的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某实际黑臭水体左干渠为期一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配置模拟水样,添加该黑臭水体水样作为菌液,
为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变化的双重挑战以及推动电力系统清洁化与可持续的转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风能和太阳能逐渐成为主力能源。供电侧由于被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RDG),因此具有了较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也使配电网结构形态,运行方式等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导致配电网更频繁地出现线路潮流反转,过电压等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高比例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