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回归内心到超越自我——论戴望舒诗歌的精神之旅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望舒,中国新诗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跨越的杰出诗人。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探索的一生,建构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深厚的诗的世界。他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诗情与诗艺,成为中国现代诗坛的奇葩。本文力求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以诗作中所传达的生命之感等为切入点,结合具体的文本阐释,展示诗人的情思世界与审美世界,认识诗人在生存困境中的精神之旅。   戴望舒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与他诗歌创作所选择的情思视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生存困境,抑郁气质的戴望舒选择了诗歌创作,选择了回归内心与自由表达,这对于排解诗人因种种不幸而产生的苦闷情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忧郁之感、孤独之感、迷惘之感是他诗作中的三类主要情绪。忧郁之感几乎是弥漫于他的所有诗作中,孤独之感由前期的心灵表层逐渐深入到心灵深处,而迷惘之感是现代都市所赋予的困惑与茫然。这些生命之感是现代人精神困境和人生困境的个性化表现,是诗人对个体生存状态、生存体验的高度关注.在那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不去积极地唱响民族斗争之歌,而是在个我的情感世界里书写自己悲情的生命体验,做出这样一种独立的人生选择,是因为戴望舒一直在寻找生命自救的途径。失意时,就在梦中寻找欢愉,但梦只是生命的瞬间装饰而已;遥望家园,昔日宁静温馨的家园早已荒芜破败;在大寂寞中领悟到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成就着宇宙中永恒的自我。戴望舒一直在完成着生命的自我认识、自我寻找、自我超越的精神之旅,在艰难的求索中创造生命的永恒。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戴望舒孜孜于建构自己的独特诗美世界,沉醉其间的诗人得以暂时卸下心灵的重负,暂时远离人世间的纷纷扰扰。醉心于诗美世界建构是诗人超越自我的又一种方式与途径,是自我面临生存困境时艰难精神之旅的进一步完成。为自己种种生命体悟寻找最合脚的鞋子是他的诗美核心,具有高度创作自我意识的戴望舒一直在积极地探寻着,在意象朦胧典雅的审美追求、话语方式的个性化设定及韵律美的求索中,不断融汇化合中西诗艺,并进行着可贵的独创。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诗艺,实现了自我的不断超越,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在三十年代的诗潮中,他独立于潮头,自成风景。   戴望舒的诗似乎疏离于时代风云与现实生活,但事实上他的诗歌正是时代风云与现实生活在他心灵上的投影,是个体心灵对外部世界的内化后产生的真实的生命体悟,所以,它离生命很近,它通过自我的内省看到生命的本质,既有归趋于圆满的美好崇高真挚,也有生命缺陷的暗夜泪痕飘零,唯其如此,才更显生命之张力。诗人立足于个人的生命本体和命运,展示出更为真实的生命存在。
其他文献
笔者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煤矿井下排水泵扬程、电动机有效功率与排水管内壁粗糙(结垢)的关系,管内壁粗糙(结垢)对排水管路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的影响。说明了煤矿井下
中国科幻小说这一文类从上世纪初发端至今,其美学特征虽然改变过数次,但是每次黄金时期的特征都具有共性。第一个黄金期是其诞生之初,即二十世纪初,那时受时代语境和现代性实
当前,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使很多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
期刊
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雄厚的知识底蕴,是每一个小学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21世纪,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家庭里的独生子,那么这些新一代小学生的个性就比以前的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