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的存在,意味着许多学生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甚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会受到影响。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实现社会公平和现代化的程度,而且还与学生、家庭和老师的幸福密切相关。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出现的学困生具有明显的特点。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以三个学困生为案例,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研究等方法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察研究。造成学困生学业困境的局面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缺少学习的动力;家庭原因影响他们的成长;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造成他们的学业困境。其中家庭原因主要包括缺少正常的家庭关爱和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业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动机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策略不当。破解学困生学业困境需要多种综合的教育策略。首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在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同时促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另外还可以通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前提,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改进他们的预习方法、听课方法、作业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再次,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对学困生实施爱的教育。最后,教师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困生的教育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